正文 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的外交藝術(2 / 3)

接著,旺親王宣布了已獲與會國認可的會議程序。首次會議是程序性的,半個小時就結束了。

與會代表站起來,紛紛退出會場。就在這時,艾登走到了莫洛托夫的麵前,請莫洛托夫把自己介紹給周恩來。莫洛托夫為此感到高興,上前引導。周恩來很有禮貌地與艾登握手……

4月27日下午3時,日內瓦會議正式進入討論朝鮮問題階段。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擔任會議主席。朝鮮外務相南日在發言中首先提出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3點方案:一、舉行朝鮮國民議會,由全朝鮮自由選舉;二、一切外國武裝力量,在6個月內撤出朝鮮;三、要創造條件以促使盡速完成以和平方式把朝鮮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的國家的任務。

美國和韓國代表明確反對這一方案,他們主張按照韓國的憲法,由聯合國監督在全朝鮮進行選舉,並且強調要由聯合國來實現朝鮮的統一。聯合國被美國操縱,這樣做的結果顯然是將朝鮮半島交給美國人支配。周恩來在會場上一言不發地聽著,偶爾也側身與張聞天、王稼祥和李克農說些什麼。

會議開到下午6時多結束,各國代表默默地離開會場。頭一天的會場氣氛凝重而緊張,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一目了然,在這種對抗氣氛中,怎樣爭取日內瓦會議的積極成果呢?

4月28日下午,會議繼續就朝鮮問題進行發言,艾登擔任會議輪值主席。

美國代表、國務卿杜勒斯作了長篇發言。他沒有提出解決朝鮮問題的具體方案,而是在回顧朝鮮問題的由來時對東方陣營進行了攻擊。杜勒斯要求,將朝鮮問題放到聯合國框架內解決,由聯合國監督朝鮮大選,他以韓國已經舉行過這樣的選舉為由,要求聯合國接納韓國為成員國。

杜勒斯發言後,周恩來開始發言,這是新中國外長與美國國務卿首次麵對麵交鋒。會議之前,周恩來已在這份發言稿上推敲許久,字斟句酌。現在,他以洪亮的聲音說:“全世界人民期待著的日內瓦會議已經開會了。這個會議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緩和國際緊張局勢,鞏固世界和平。”

周恩來說:“五大國外長和其他有關國家外長們坐在一起來審查和解決最迫切的亞洲問題,這還是第一次。我們的任務是複雜的。但是舉行這個會議本身,就意味著經過和平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可能性的增長。”周恩來說,杜勒斯的發言是不能接受的,“他的主張完全違反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絕對不同意”。

周恩來說:“現在,朝鮮戰爭雖然已經停止,但是朝鮮的和平還沒有鞏固,朝鮮的統一還沒有實現,與朝鮮問題有關的其他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印度支那的戰爭還在進行。全世界人民對於這種情況正感到深切的不安和焦慮。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夠使這種情況得到改變——使朝鮮問題得以和平解決,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複。”

周恩來說,在朝鮮問題上,撤軍是關鍵。“從朝鮮談判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正式提出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的建議。現在,朝鮮已經停戰,一切外國軍隊就更沒有理由再留在朝鮮”。

周恩來闡述了中國外交的基本立場:“我們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和維護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國家製度不受外來幹涉的權利,同時,我們也要求其他國家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隻要世界各國都遵守這些原則,並抱有相互合作的願望,我們認為,在不同的社會製度下的世界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他表示堅決支持南日提出的恢複朝鮮統一的3項建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外務相的建議,是完全公平合理的。我們希望會議的參加者鄭重地考慮這一建議,使這一建議成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的基礎。”

在發言結束時,周恩來呼籲:“我希望,參加會議的代表能夠本著鞏固亞洲及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利益,共同努力,尋求途徑,來解決會議議程上的這些迫切問題。”

當天會議結束後,中國代表團在“記者之家”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代表團顧問龔澎向到會記者介紹了周恩來在會議上的發言內容。

當晚,周恩來致電毛澤東、劉少奇,報告了日內瓦會議的進展。

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的“忙碌之星”非周恩來莫屬。除了開會,他把全部時間都用來看材料、聽彙報、了解研究世界的最新動態,考慮和處理會上出現的問題。

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上可以說是同時開辟兩個戰場,一是在會議之內,一個在會外。同會場內充滿火藥味的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相比,會外的活動則顯得平和、儒雅,彬彬有禮之中透著機敏和睿智。

這次會議,共有700多個文字記者和600多個攝影記者及廣播、電視記者前來采訪。他們分別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周恩來對接待外國記者提出了5項原則指示:來者不拒,區別對待;謹慎而不拘謹,保密而不神秘,主動而不盲動;記者提問,不要濫用“無可奉告”;對於挑釁據理反駁,但不要疾言厲色;接待中,有意識地了解情況,有選擇有重點地結交朋友。

中國代表團舉行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後,代表團新聞辦主任熊向暉向周恩來彙報說,台灣中央新聞社駐巴黎記者王家鬆提出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請求已被拒絕,並向周恩來建議,與日內瓦會議所設的“記者之家”進行交涉,追繳王家鬆的記者證。

周恩來問:為什麼要這樣做?熊向暉說,中央社是台灣的官方機構,要警惕他在日內瓦搞“兩個中國”。周恩來不以為然,說:“不能抽象地講警惕,警惕要有事實根據。沒有事實根據的警惕是主觀主義,就會變成自己製造緊張,給工作造成損失。”周恩來特意關照,在我們的記者中找一位便於同王家鬆接觸的人向他做些解釋,告訴他今後如願意參加我們的新聞發布會我們歡迎,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酌情幫助。但是要注意,同他接觸要掌握好分寸,不能過頭,要顧及他的處境,不要使他為難,更不能讓他丟掉飯碗。

有了周恩來的這番安排,王家鬆在日內瓦的活動自然輕鬆了許多,也大著膽子和中國代表團成員接觸。

新聞辦的成員特別關注西方記者的報道和言談。當周恩來得知有一位美國記者說,在日內瓦看不到共產黨統治下幾億中國人的“悲哀和愁苦”時,立即指示為外國記者舉行電影招待會。

從紀錄片《1952年國慶》中,人們看到了從世界東方站立起來的新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麵貌。有人看了以後說:再不能拿1949年前的眼光看中國了。一名瑞士記者在報道中說:“當全副武裝的中國軍隊和手捧鮮花的姑娘們,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過日內瓦的銀幕時,西方和東方的無冕之王們都情不自禁地一起發出輕輕的讚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