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1 / 2)

經濟學裏有一個詞,叫做風險分散,顧名思義,就是要規避任何可能導致血本無歸的最壞情況,留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大多數普通人不可能深入涉足經濟學,不清楚風險分散的含義無可厚非,不過一定有很多人聽過類似的另一句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至於狡兔三窟什麼的,究其根本,其實都源於一理。

不管是經濟還是其他,如何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讓生命財產等等得以保全,如何讓一家一姓傳承不絕,長久興旺,從古到今都為無數智士關切,千萬年滄桑歲月,最實用也最有用的法子是分不是合,古今一也。

一路回返商州,等踏入商州城門時,楊剛已經大致明白楊老太公為什麼要和自己撇清關係了,說來說去,無非和關中眾豪門士紳一個心思,害怕將來楊剛兵敗,闖軍再度掌控三秦,所以不肯認楊剛,要把風險分散出去!

楊剛自商州出兵至今,屢戰屢勝,不到一月便底定關中,西安、渭南、華陰、潼關,乃至陝西各府各縣的士紳大族無不樂見楊剛成事,不用楊剛催促,主動便將糧草送入軍中,究其原因,李自成太過殘暴、貪婪是一方麵,武毅營打的是大明旗號,乃是天下人心中正朔之師是另一方麵,而大明官軍剿賊,安定地方,對原有統治階層的利益有好處則是最重要的一條。

可是,就算恢複大明舊製對關中士紳豪門最為有利,李闖若回返關中,隻會逼迫欺淩關中豪門,除卻被楊剛逼迫無奈的華陰、潼關兩地,其他地方的豪門大族依舊沒有一個明打明支持武毅營的,即便楊剛已經在西安開府建衙,也少有三秦士子前來投效。

究其原因,楊剛興起太快,根基太薄,就連楊剛自己都對未來心中沒譜,不敢打包票一定能穩守三秦,關中士紳豪門又如何會對楊剛和武毅營有信心?也正因為對楊剛沒有信心,所以才沒有人對楊剛自封的陝西總兵官說三道四,才沒有人急著在重新設立的西安府衙中要官撈好處!

如果楊剛能立穩腳跟,一定會有無數人跳出來,可在楊剛證明有抗拒李自成的能力之前,關中士紳豪門隻願意私下裏給楊剛和武毅營支持,真要跳出來,嘿嘿,還是那句老話,世上人沒有傻子,自掃門前雪的事可以做,出頭鳥可沒人願意當。

不過此時楊剛還沒有想那麼深遠,還沒有想過一旦潼關擋住闖軍兵鋒,關中有成為獨立小王國的資質後,會有多少人跳出來爭權奪利,剛剛經曆了一場慘敗的楊剛僅僅想明白,自己就算手中有了軍隊,也未必能收獲關中百姓的信任。

連楊氏宗族都要和我劃清界限,都不確信我能掌控三秦,抗拒李闖,推己及人,雖然現在明麵上武毅營東控潼關,南據商州,三秦都在我軍掌握下,可細究起來,我真的已經掌控關中了麼!?

結合之前慘敗,一直以來因為連勝連捷導致自信慢慢的楊剛突然惶恐起來,而當目光每一次掃過混在大軍之中,卻絕足不往中軍靠近的楊氏宗族眾人,楊剛心中就多了一股說不出的煩躁。

如今局麵不過是萬裏長征第一步,一定要戒驕戒躁,一定要多加小心,一定要加速征募士兵,訓練軍隊…………唔,此番大敗可一不可再,要是再來一次,說不好便死無葬身之地!

心中一驚,背後冒出一層冷汗,楊剛暗暗下定決心,決不讓遇襲喪敗的事重演。

大軍進商州,一部分並不停留,而是穿城而過,直奔商南,既然闖軍背信棄義,前番約定自然作廢。

商南作為前哨,不必駐守太多兵馬,兩總二百餘兵馬足矣,剩餘兵馬都留在商州,從前的親兵隊長,如今的商州守將劉毅好生忙碌起來,調派人手,安排各路兵馬駐紮,楊剛也不急著離去,而是跟在一邊,觀瞧劉毅做事。

林寧、張路招募來的兩千兵馬一分為二,昔日戰友分作主客,至於當初跟兩人外出購糧的武毅營老人,則直接補充到楊剛親兵營中,而林寧、張路各領約莫一哨左右兵馬,自然而然分出涇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