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公主駕到三(1 / 2)

數千闖軍歸順,對於楊剛而言是一件好事,不過其分量並不是很重,在勝捷軍剛剛擊退清兵,三秦一時無憂的情況下,隻能說是錦上添花,真正讓楊剛和麾下一幹文武動容的,其實隻有昭仁公主的到來。

不過,昭仁公主年幼,又是女子,雖然是天家貴胄,在大明社稷淪喪的當下,實實沒有太多震懾力,楊剛和手下文武雖然表示出了尊敬,但這尊敬是源於公主這個身份,源於大明近三百年江山的正朔威嚴。

確認昭仁公主身份,給予一位公主該有的待遇和敬意,至於李昆、李平之輩,不管有一個怎樣牛叉的老爹,一時半會都不會給予重用,厚待拉攏也就是了,千金買馬骨嘛!

除非能看到並且確認李昆等人的忠心與才幹,楊剛肯定不會給數千歸附新軍什麼重任,在楊剛心裏,最為信任的是林寧、張路、顏越等一幹兄弟、心腹,其次是剛剛和楊剛結為姻親的武長清和薑瑰,前者無需拉攏,而後者才是楊剛需要大力拉攏的目標。

馬上取天下,可馬上卻不能治天下,驅逐韃虜靠的是勝捷軍,可要政令暢通,天下太平,便要靠武家這種書香世家了,楊剛對此深有體會。

楊剛初得三秦時,曾以為隻靠勝捷軍也能牢牢統治秦地,可是過不了多久便明白自己這種想法是多麼的無知,沒有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做官任事,治理地方,鼓勵田桑,興修水利,處置訟獄,這些事情誰來幹?征繳稅賦,征發糧草,使大軍無後顧之憂,一群隻懂得掄刀弄槍的丘八弄得來麼!

所以楊剛才會在知曉三秦士紳豪門策劃的陰謀後,屠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隻斬殺了幾個出頭鳥,到得後來更是軟硬兼施,哄著騙著讓武長清做了陝西布政使,無他,實在是離不了壟斷了大部分教育資源的士紳大戶,離不了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根基——讀書人啊!

迎娶武長清之女為妻,便是這個道理,而效果也十分明顯,自打親事落定,陝西布政使司以下官署辦事效率明顯高了一截,立刻有一大群秀才、舉人願意出仕,願意為勝捷軍、為楊剛效力,楊剛大力推行的新政才得以順暢無阻,而勝捷軍在三秦的根基也才算穩固下來。

楊剛娶武長清之女為妻,使得勝捷軍和三秦士紳豪門也進入了蜜月期,雙方互取所需,楊剛要的是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士紳豪門要的是長久富貴,至於牽扯萬千利益的新政,雖然心痛的緊,好像割肉一般,可是大戶們不傻,一邊是楊剛透過武長清的嘴說清說透的道理和血淋淋的屠刀,一邊是雖然受到損失,但卻能長久享受的家業、富貴,何去何從還用說麼!?

故此接風宴上,昭仁公主、李昆、李平等人便看到楊剛與麾下親密無間,三秦官員,無論文武都和睦無比,這等情況在文貴武賤的大明著實稀罕的很。

昭仁公主一路風塵,受了不少顛簸,可小小年紀的公主殿下心裏記得的隻有當日京師即將陷落時,父皇崇禎的倉皇無措、求告無門,記得的隻有勳戚貴胄、滿朝文武的人心炎涼、無恥無節,和眼前三秦文武官員和睦親密、上下一心的情形一對比,油然生出無限羨慕,至於忠心耿耿的父親無端受戮的李昆、李平等人,則是生出無限感慨。

顏越就是在許多人心生羨慕、感慨之時,起身離席的,也是在許多人表麵熱情,可內裏並不是十分看重這次宴會的時候,走向李昆、李平一席,可是目光卻沒有落在這兩個為首的年輕將領身上,而是舉杯向兩人身後的一個中年男子致意。

這中年男子其貌不揚,身量不高,混在席間,少有人注目,換句後世的話,就是沒有存在感的很,可是顏越偏偏盯著這中年男子,滿是探究之意。

“這位仁兄額高目明,氣度不凡,一望便不是常人,老朽冒昧,不知能聞尊下高姓大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