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考較二(1 / 2)

大明國祚276年亡於李自成之手,李自成號稱麾下雄師百萬,卻在一片石遭逢慘敗,從此一蹶不振,至死再沒翻過身來,起於白山黑水之地的滿清韃子則替而代之,成了中原大地的主人,時光往後過個十餘年,曆經劫難的華夏大地便將陷入漫長黑暗的時代。

知道曆史走向的楊剛對此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這種感覺是獨有的,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對於楊剛,對於勝捷軍,生死大敵不是李自成,不是張獻忠,更不可能是腐朽透頂的南明朝廷,而是滿清!

可是,正如獨有的緊迫與危機感一樣,超越了時代的見識同樣別無分號,除卻楊剛,即使這個時代最具智慧的智者也無法想到,僅僅數十年後,煌煌五千年華夏文明就會被一群頂著金錢鼠尾的蠻夷顛覆,成百上千漢家子孫屈辱地跪伏在舉族不過十萬之兵的異族腳下,而再過數百年,奴性會深深地滲透進後代子孫的骨頭,即便進入文明時代,依舊會有無數二、逼、腦、殘、磚家、叫獸追捧辮子戲,熱衷於當奴才的黑暗年代!

不知道後世有一首歌叫做‘再活五百年’的勝捷軍文武也好,不曉得有一個一臉麻子,喚作康熙,大興文字獄,將無數漢家文明葬送的顏越、宋康年也罷,他們有著源於血脈傳承的深深驕傲,沒一個人相信滿清韃子能占據天下,自然得,也就沒有人認真對待楊剛最後一問。

滿清韃子可能傾覆我漢家江山麼?哈,還用說麼!我朝子民數以千萬計,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投鞭斷流,區區幾個韃子總督大人真真愛說笑!

靠得近的幾個勝捷軍文武沒了偷聽的興趣,轉頭舉杯痛飲去了,宋康年微微一怔,搖搖頭,暗歎一聲,覺得楊剛見識有限,問得問題實在弱智的緊,不過楊剛一臉嚴肅,宋康年也隻好收拾心情,認真作答。

“大人所問,宋某以為渺茫之極,滿清起於關外,地廣人稀,雖然一時逞凶,可是卻後繼乏力,反觀我大明,子民眾多,地大物博,但凡有一明君名將,反掌便可弭除癤蘚之患我大明心腹之患在於北方邊地,可卻不是小小的滿清,而是瓦刺、韃靼等元朝餘孽!”

宋康年說得肯定,要是顏越在此,一定會給予讚歎、肯定,可是楊剛卻皺起眉頭,心裏泛起了嘀咕。

這位所謂的斑斑大才似乎也不過如此嘛!?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遠眺,自然看得更高更遠,以後人的角度分析已知的曆史,又怎麼可能不遠見卓識?隻是,集後世智慧考量前人,卻是大大的差了。

後世有許多人自以為自己聰明絕頂,比古人智慧多多,實際上他們自謂的聰明隻不過是因為知道曆史走向而已,楊剛曾經很是看不起這類人,可是不知不覺中卻犯下了相同的錯誤,剛剛對宋康年提起的重視因為一個不符合已知曆史的回答煙消雲散,不知自己臉上閃過失望之色,楊剛鬆弛下來,卻是突然沒了繼續考較的興致。

楊剛默不作聲,也沒有什麼示意,宋康年本可以就此告退,今夜就此告罷,隻是剛要開口告辭,宋康年突然心中一動。

這年輕人剛才所問題目好大,一個事涉滿清與闖軍大戰,一個則是天下定屬,如此題目若是出自封疆大吏、割據諸侯不算什麼,可是據我所知,這楊剛一年之前還不過是一個小小伍長………

宋康年站在當地,臉上神情平靜,可心思卻不停轉動,過了好一會,瞳孔一縮,宋康年突然生出意想不到的興趣來。

當年李自成那廝未成事前,所思所謀不過溫飽貪欲,決計不曾想過社稷蒼生,這年輕人甫一崛起,便施行善政,據穩三秦,眼光便擴至天下,這份心胸氣度,唔,顏越所言或有幾分道理,不如,我也考較考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