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倫之色(1 / 3)

什麼是嘻哈音樂

嘻哈——Hip-Hop,一類流行文化包括Rap音樂、舞蹈形式、塗鴉藝術和服飾等流行時尚。該詞被認為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紐約市,尤其是這個時期的DJ俱樂部。這個詞出現在一些最早的Rap詞中,包括 Sugarhill Gang在1979年的作品“Rapper’s Delight”。霹靂舞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Hip-Hop舞蹈。今天這個詞被人們普遍認為是Rap音樂的同義詞。

什麼是R&B

R&B的全名是Rhythm and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方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誌曾介定R&B為所有黑人的音樂,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見R&B的範圍是多麼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Hip-Hop和Rap都源於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R&B成分。

個性風潮

周傑倫從小接受古典音樂的訓練,同時又熱愛流行音樂。在成長過程中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經常“秀”出自己的音樂才華,以博取女生的注意。這無疑訓練出他後來對市場的“敏銳度”,知道什麼音樂會吸引人。

周傑倫的音樂風格最突出的是嘻哈R&B,Rap的成分多一點,還有很多古典的元素,走的是比較時尚的路線,他對配器的意識和技巧都十分精湛,還有一些複調的運用。周傑倫的歌與眾不同,就在於他可以將多種音樂元素和音樂風格納入一首歌曲當中,而且這些風格和元素結合得又是那麼天衣無縫,絲毫不會讓人感覺到不流暢。聽他的音樂,你會自然而然地想象一個演奏家把樂器拿到自己手裏玩的情景。R&B,Hip-Hop,搖滾甚至古典,似乎所有的音樂素材已經融入了他的血液,隨手拈來。我們說不出他的每一首歌應該歸入哪一類純粹的風格,但是你卻不能不佩服他,有人會對他這樣的不倫不類反感,但是不可否認,他的音樂精神就恰恰體現在這種“雜”之中。

周傑倫的說唱顯得有些幼稚,隻是說唱,即沒有音調而隻用語氣把歌詞說出來,離所謂的饒舌還差很多,主要體現在他對Beat的控製力上。如果把他的Rap放慢幾倍,你會發現和中國的童謠沒有什麼區別,可是真正的饒舌是沒有這種問題的。不過這也是周傑倫歌裏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雖然有些幼稚,不過他卻很好地運用了,這無疑也是他的過人之處。

周傑倫的抒情搖滾也許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怎麼像搖滾,可是很有他自己的味道。就如M-ZONE的廣告一樣,都貼上了周傑倫的標簽。

關於周傑倫的評說一直毀譽參半,有人會說傑倫的歌讓人聽得不清不楚,根本不知道在唱些什麼,有人覺得傑倫的歌讓人聽起來很輕鬆,沒有壓力。吐字不清是他的特點,可以說是他的JAY式招牌口音。

周傑倫做任何事都顯得與眾不同,一件長過膝蓋的球衣,一條寬鬆的褲子,一條長長的銀鏈子,再加上一頂鴨舌帽,就構成了充滿個性特征的嘻哈風潮。在周傑倫看來這隻是他的個人特色,就像他的音樂,都貼上了“我是周傑倫”的標簽。嘻哈族周傑倫的穿衣哲學強調輕鬆、舒服、簡單這三個首要原則,滑板衣、短褲、球鞋、鴨舌帽是周傑倫的最愛,還有他每次出鏡時都會帶上不同款式的運動帽,估計這方麵的裝備不會少。偶像的引領,加之近年街頭風格的大行其道,可以想象嘻哈“粉絲”派一定不在少數。

在某個頒獎禮上,周傑倫說過這樣的話:“我堅持我的音樂,我喜歡我的音樂,誰讓我是周傑倫。”他不是濱崎步式的潮流教主,因為他在服裝配飾方麵不能成為前衛和先鋒。潮流是一種人生態度,不是外在的東西,你怎麼說話,怎麼穿衣服,都是一體的,就像廣告說的“是由內而外的”。簡單地說,他的潮流是一種Lifestyle:我就是我,不需要改變。而這個,正是這一代人在青春期最想完成的任務。他用他的成功告訴他們:做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領袖。

周傑倫曾說自己想成為羅大佑式的人物,現在他不必謙虛了,他真的做到了。如果說羅大佑代表了上一代人對社會的理想與責任感,那麼周傑倫代表的便是這一代人跟社會“井水不犯河水”的自我精神,或許你們更喜歡“兼濟天下”的,但現在的孩子的確更適應“獨善其身”。除了對音樂有絕對的自信,對自己不擅長和熟知的領域,周傑倫完全沒有把握且絕對無意發言。羅大佑在歌中抱怨彩色電視的斑斕,因為他想分辨黑白,但到了周傑倫這裏,他無意分辨是非黑白,而隻是徑自留下自己的色彩。關鍵已不在於它是什麼顏色,而是在於它是你留下的。

周傑倫專訪(一)

記者:你是怎樣出道的?

周傑倫:高中快畢業的時候,參加歌唱比賽。當時贏了別人,包括侯湘婷,其實是蠻僥幸的,因為評審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當時的評審有陶喆、娃娃,主持人是吳宗憲,之後就簽了他的公司,那時候是作為創作人的身份簽下來的。

記者:怎麼看別人稱你為陶喆第二?

周傑倫:陶喆是一個很棒的音樂人,不過其實我更欣賞台灣最早做R&B的兩位前輩,庾澄慶和杜德偉,他們的音樂對我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覺得我和陶喆的音樂不同,和其他人的也不同。陶喆在美國長大,他的音樂直接受到美式R&B的影響。

記者:你如何評價自己的音樂?

周傑倫:我做我喜歡的音樂,我做的音樂有趣,沒那麼多情情愛愛的,有一點點怪。我在台灣長大,我沒有去過美國,甚至連國都沒出過,而且我的英文水平也不是很高。小時候,我最早學的是古典鋼琴,後來聽了很多國外的R&B音樂,漸漸地喜歡上了這種音樂,自己也試著去寫歌,寫給朋友和喜歡的人。

記者:你對自己的音樂才能很自信?

周傑倫:第一張專輯的歌其實都是以前我寫給別的歌手,而他們沒有采用的一些歌。因為我覺得這些歌不錯,我對自己的音樂有信心,所以在專輯裏我把它們拿來唱。

記者:《完美主義》中有一段背景音樂不斷重複地在唱自己的名字,當時怎麼會想到這樣的創意?

周傑倫:在錄這首歌的時候,我覺得在後麵不唱歌詞其實蠻不錯的,因為我覺得何必非要去唱歌詞,但是不唱歌詞又有點空了,所以我覺得正好是三個音,正好符合我的名字,所以在配唱的時候把這段改成唱自己的名字。有時候即興的東西的效果反而比計劃好的東西來得好,因為你計劃的東西隨時會改變。

記者:被憲哥簽下後,在音樂方麵有什麼進步?

周傑倫:其實唱歌進步了不少,在簽約之前我就已經很喜歡R&B的音樂類型,在寫歌方麵每一個階段也進步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

記者:你幫人寫了很多歌,哪些你覺得被詮釋的最令你滿意呢?

周傑倫:當初我原本希望憲哥他們也能唱點R&B的風格,可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沒辦法,後來我也覺得不是每一個歌手都可以唱得來R&B的,像我自己就唱不來那種商業情歌。我聽到蠻多歌都會令我起雞皮疙瘩,我的意思就是不錯的,像王力宏、許茹芸,當我在電視上第一次聽到他們唱我的作品時,都很令我感動。至於憲哥,他永遠都是那種唱法。原本在專輯中考慮在新歌中安排一些重新翻唱的作品,後來覺得以全新的歌曲來發專輯比較有新鮮感,而且也沒必要再去唱別人唱過的歌。

記者:你的音樂創造出屬於台灣本土R&B的象征,反觀現在歌手中有一些以R&B唱腔自居,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音樂怪象,有何感想?

周傑倫:我想說這是一種潮流的影響,所以很多人就想搞這樣的東西,但是每人的特色與音質的緣故,所以就有很多人不適合這樣做,就像是外國人唱台灣民謠一樣,但是因為市場的喜好,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想要往裏頭鑽。有些人就很適合,不僅是ABC,唱腔也很西洋化,唱起來很有味道。

記者:你在媒體前常常語出驚人,很E時代的風格,有沒有歌迷反映說你太囂張?

周傑倫:沒辦法,個性比較直吧!公司也當作是個人的特色,他們總不能逼我講一些不實在的話、裝樣子出來吧!不過我也不是那麼聽話,而隻會在需要尊重的時候少說一點吧!說我拽的人,在歌迷中還沒有聽說過,倒是我朋友會提醒我說這樣那樣會看起來太囂張了!但是在歌迷與朋友麵前表現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對朋友通常比較拽,對歌迷則不會這樣子啦,畢竟他們是支持我的力量來源。

記者:你如何跟那些樂壇的名人溝通?

周傑倫:我跟編曲老師、作詞人,都經常接觸,出道之前就合作很密切,所以溝通上沒什麼問題,但當初還是有稍微討論了一下,也花了一段時間,之後則是都交給他們做。像編曲老師有洪敬堯與鍾興民,寫詞的人則有徐若瑄與方文山。

記者:作為創作歌手,靈感來自什麼?

周傑倫:寫不出來就不要寫,我通常會聽一些國外歌曲與音樂錄像帶,或是看一下電影,接觸一些現實生活中較碰不上的題材。已經有很多人跟我邀歌,例如CoCo跟林曉培,我是想要嚐試看看幫她們寫一些量身訂作的歌曲,尤其林曉培,想寫一些比較搖滾的歌曲,做一點像KidsRock的歌曲出來。CoCo方麵,則比較好寫,因為喜歡的音樂都是比較Hip-Hop、R&B口味。

記者:以後專輯的音樂風格呢?

周傑倫:我做一些跟這張專輯不同的東西,一些Rock與一些節奏感更強的歌曲,讓其他人知道我還會做一些與R&B不同的東西,但是大方向和我自己喜歡的R&B元素差不多。

記者:全部的人都說你的歌很好,難道這樣你不會因此迷失嗎?

周傑倫:他們的支持反而讓我更有自信,在音樂方麵更自信,算是一種幫助吧!但是有時候還是會采納別人的意見,像我寫新歌的時候,第一個我會拿給朋友、同學聽或是給方文山老師聽,要是有一兩個人說不好,就會開始修正一些想法,所以我還是在意別人的想法的。

記者:你很喜歡戴鴨舌帽?

周傑倫:我喜歡收集不同的鴨舌帽,我戴鴨舌帽和很多人喜歡戴墨鏡一樣,因為鴨舌帽的帽簷很長,如果我低下頭,別人就看不到我的臉、我的表情,我也可以不去看別人。

記者:作為一個新人,你怎麼看待緋聞?

周傑倫:我覺得緋聞也是一種炒作吧,有時候明明沒有什麼,卻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有時候覺得緋聞也蠻好玩的,但是要是一直都在傳就會有點煩,而且當緋聞的男女當事人同時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彼此都會很尷尬。

記者:你最大的理想是什麼?

周傑倫: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也許別人會覺得我的生活挺乏味的,我喜歡一個人關在房間裏寫歌。我最大的愛好是音樂,最大的理想是做好音樂。除此之外,就是喜歡打籃球。

周傑倫專訪(二)

《音樂周刊》:有些人覺得你做搖滾音樂應該更好,你自己怎麼看待這種說法?想過做搖滾音樂嗎?

周傑倫:我不想把自己圈定於某一音樂類型,對我來說,做出好的音樂是最大的心願。說到搖滾,《一路向北》就是一首英式抒情搖滾。

《音樂周刊》:目前唱片行業整體低迷,而你則是這個大環境中最特殊的一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周傑倫:應該是我持續的努力,我說過,我要做令人想不到的音樂,音樂人不是做偶像,做什麼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覺得音樂人應該有點一意孤行的態度,不隨波逐流的堅持,不走別人走過的路的勇氣。因為就算路遠了點,你還是比其他人都快,也比原來的你快。

《音樂周刊》:你不斷在影視方麵有所嚐試,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新的嚐試?

周傑倫:這次新專輯的MV,就是我自己導演的,以前我也曾為南拳媽媽的MV做過導演,這是我又一次導演自己的MV,演員都是我以前的同學和朋友。

《音樂周刊》:你覺得是你的個人經曆造就了你身上的獨特氣質嗎,或是別的什麼?

周傑倫:父母離婚並沒有給我造成太大影響,音樂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也是我唯一能做的,現在我很感謝媽媽在我小的時候給了我很好的音樂教育。實際上那段經曆並沒有給我太大影響。

《音樂周刊》:現在你還覺得自己自閉嗎?

周傑倫:沒有了。但很多時候還是想一個人(待著)。

《音樂周刊》:你在生活中真的如公眾形象那般“冷酷、頹靡”嗎?

周傑倫:我底下蠻活潑的,也愛搞搞笑,經常捉弄同事,也不太沉默。大家覺得我冷酷,那是因為在我不熟悉的場合,或不熟的圈子裏。像我上陶子的節目,就非常開心的。

《音樂周刊》:你說過想演一個鋼琴家,那麼你想演的那個鋼琴家是什麼樣的?

周傑倫:我最近的幾張專輯封套,都是我自己造型。在署名上,你們會看到“造型師——詩人”,那個說的就是我自己。詩人和鋼琴師都是我特別喜歡的身份,蕭邦是我最敬愛的音樂家,是我的偶像,這張專輯也是我的自勉——希望我能向他看齊,哪一天能像他一樣厲害。

《音樂周刊》:為什麼那麼喜愛詩人或鋼琴家的角色?

周傑倫:似乎人們覺得他們是些非常怪的人物,實際上,跟我一樣吧,我其實也不是特別冷傲。我喜歡中世紀的複古建築、教堂等,因為比較喜歡中古世紀時的感覺。同時我也收集古董,因為我也很愛中國文化的氛圍。

《音樂周刊》:你覺得自己叛逆嗎?

周傑倫:如果我叛逆的話,也是在音樂中,而在音樂上,我是非常忠於自己的。我覺得我也在成長,但我會堅持。

《音樂周刊》:音樂上,近傳抄襲風波,那麼作為一個創作型歌手,你怎麼解釋?

周傑倫:我會做我想做的,不會去理會太多的批評。

《音樂周刊》:你風靡亞洲,獨步華語歌壇,成就了獨特的文化現象。你覺得你的偶像地位和“周傑倫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周傑倫:我以前會覺得怎麼會是自己。我很認真,也非常忙碌,有時候做一盤專輯,我不僅要編曲、演唱,也還會參與封麵設計、拍攝造型、拍MV、剪MV帶子等工作,我喜歡創造的工作。很多東西,恐怕也得益於我堅持自己,我覺得是這樣的。

《音樂周刊》:成名前後,你覺得自己身上哪些東西一如既往,哪些東西變化了?

周傑倫:成名後,我不希望自己被打擾,區別就在這裏,我的私人空間變小了。很多時候,我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我的生活。

《音樂周刊》:默默無聞的時候,是否想過今天的輝煌?

周傑倫:沒有。所以現在也非常珍惜。

《音樂周刊》:無數青少年將你當作他們的偶像,你怎麼看待自己與他們的關係?

周傑倫:我會更在意自己的言行,像我對狗仔的不滿,我會唱出來,但不會真的去做傷害他們的事情。

《音樂周刊》:你想過成為若幹年後人們回憶起來的“文化英雄”嗎?

周傑倫:不敢當。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時代性的音樂人,而非曇花一現。二十年後當我的歌迷已經成為別人的爸媽,還能驕傲地對他的小孩子說:“當年你老爸的偶像,就是周傑倫。”我覺得時代性對一個音樂人來說很重要,因為音樂是不死的。我還是會堅持自己想做的,還像以前一樣不斷地創新,不做和別人一樣的。

《音樂周刊》:提到你和方文山,有的說周傑倫離不了方文山,有的說方文山離不了周傑倫,那麼你覺得呢?

周傑倫:大概因為我們倆成名前相同的經曆,所以我對他有種革命情感。我們兩人是相輔相成的,從第一張專輯配合到現在,也才有了今天的周傑倫、今天的方文山,方文山也沒說一定要搭配我的曲,他是獨立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