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倫之色(3 / 3)

但周傑倫真的還算是一個有底子有才華有希望的年輕音樂人,這麼多年來,那麼多玩招的人,為什麼還是沒有人最終玩過周傑倫,這是有道理的。隻是他錯把大家都引入了一個指向錯亂的時代,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我們不否認周傑倫對這幾年華語音樂的影響,隻是他的影響更多是一種潮流快餐式的,消費完了也就算完了,很難留下沉澱,就好比現在你去KTV,還能經常聽到有人唱《當愛已成往事》,但幾乎不會再聽到《雙截棍》一樣;而且,周傑倫的創作與思考總會受到他身上的娛樂責任的幹擾和輕視,不然他也不會把精力都放在了想新鮮招數上麵。有人在討論50年後,周傑倫能不能擁有像羅大佑、李宗盛那樣的影響與地位,成為大師,以後的事情不敢說,但現在看,他還沒有這個可能,因為他生在一個隻需要快餐不需要大師的時代。

話題五:《魔傑座》到了臨界點

在離31歲還有兩個月時,蓋世無雙的周傑倫發表了2008年大作《魔傑座》。如以往一樣,媒體在他專輯出版前對唱片內幕的“感冒”程度遠遠超越了專輯出版後相應的評論。這也更加證明了一點,在今天,“周傑倫”這個娛樂符號的剩餘價值依然大於他作為一位音樂人創作的藝術價值。周傑倫自己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也就找到了繼續我行我素的原動力。他不但要全力以赴繼續他在華語娛樂界地盤的開發,他還得竭盡全力掃除輿論毀譽參半對他構成的心理障礙。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他能夠一年出版一張專輯,實在是令人敬佩了。

《魔傑座》受到的第一個嘉獎就是它再度被網友熱捧,提前在互聯網上“發揚光大”,令它本身所定做的主題神秘性一夜之間瓦解。傑威爾唱片公司手忙腳亂地加班了半個月,最後調整出一張麵目全非的專輯。原來的《女兒紅》變成了現在的《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紅樓夢中》變成了《花海》,《失戀的青蛙》變成了《魔術先生》,《達芬奇的畫布》變成了《時光機》。在合法的標準下,生動的意象被強製性整容成堅硬的命題,這可以看作音樂人對朝氣蓬勃的現代傳播最無奈的控訴。可以想象,方文山在緊急返工時,他的表情會多麼尷尬。

9年來,周傑倫和方文山就像兩位武藝高強的魔術大師,玩出了一個無人能左右的傑倫係列。9年後,《魔傑座》雷打不動地與周方二人轉的一貫搭配,讓人不得不佩服周傑倫的勇氣和方文山的元氣。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不停的變幻。現在,“周文王”用不變應萬變的神功創造了二十一世紀華語樂壇最大的奇跡。

我們相信了過去,也甚至可以相信現在,但我們還會相信未來嗎?

如果有一天方文山選擇了離隊,周傑倫還是周傑倫嗎?

如果有一天周傑倫選擇了獨奏,方文山還是方文山嗎?

當專輯的第一首歌《龍戰騎士》播到第30秒時,你可能就會對這張專輯沒有什麼期待了。很明顯,在音樂性上,周傑倫把他歌迷的年齡層再度拉低。喧鬧的節奏讓人心煩意亂。它和《蛇舞》的中東風情、《蘭亭序》的中國特色、《流浪詩人》的鄉村情懷、《喬克叔叔》的拉丁風情,都是周傑倫並不很新鮮的變招。他沒有刻意去調整曲風,這讓《魔傑座》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性。有意思的是,周傑倫已經把他對電影的興趣帶到了音樂中,所以他在《魔傑座》中安插了兩個角色:魔術師、小醜,這是《魔傑座》裏的兩個主人公。他們各自偷笑,讓快樂互動;他們嘲笑名利,認為“追不到的夢想”,“才叫做意義”;他們一樣脆弱,所以才會在稻香的秋天裏一起奔跑,一起抵抗墮落。他們也許還是周傑倫內心一直決鬥的兩片陰影,時時提醒他即使跌倒了也一樣要“努力勇敢地走下去”。

如果周傑倫還準備繼續他的音樂之路,他已經走到了必須大幅度改變風格的臨界。他不可能將這種已玩了9年的酷一直帶到35歲,那將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酷。如果他不想改變,他首創的這種曲風必將迅速被淘汰,因為新一代的偶像將很快取代上一張曾經不可一世的臉,而無論他們是否有自己創新的方式。

台灣樂評人眼裏的周傑倫

《音樂周刊》:周傑倫崛起的時候,台灣青少年是怎樣一種情況?

馬世芳:周傑倫的消費群集中於高中生13~17歲。周傑倫崛起的時候,年輕人娛樂方式與前時代已經大不一樣。在媒體和日韓風尚的影響下,動畫、卡通、滑板等充斥了年輕人的世界。其實在周傑倫剛出來的時候,這些也都是他音樂中的元素。

《音樂周刊》:他們為什麼能這麼快地被吸引呢?

馬世芳:他與方文山開發了一種流行音樂類型。方文山的歌詞放棄了傳統老套的情歌寫法,同樣的情愛主題讓他們打開了另外一條路,比如《忍者》、《愛在西元前》、《七裏香》對年輕人來說很新鮮。周傑倫有著令人敬佩的才華,配以編曲柔和的R&B、嘻哈等。他與一批留美音樂人王力宏、陶喆等還是不一樣的,他更本土,是台灣土產的特例,很容易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

他的音樂題材與元素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周傑倫也是第一個把諸多元素結合得很好的一個藝人。他之後,開始有很多模仿他的人。

《音樂周刊》:這次偶像崇拜事件,你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馬世芳:就周傑倫這個偶像崇拜現象來說,我沒看出與古今中外任何偶像崇拜有何不同,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捕捉到了年輕人。

《音樂周刊》:作為一個樂評人,你怎麼看待周傑倫的音樂才華?

馬世芳:周傑倫的出現和風靡,無疑是以他不可置疑的音樂才華為基礎。他是創作型歌手,他的創作才華我是非常肯定的,而且他對自己的音樂也有著很大的主控性。在唱片工業越來越成熟的今天,這是很多藝人都難以做到的。

我覺得就周傑倫的音樂來說,人們能夠以不同的標準找出他們各自需要的東西,他已經不能用好壞來判斷。可以說,周傑倫的專輯張張都是夠水準的。

就我自己的偏好來說,我認為最好的專輯都不是賣得最好的,但不管怎麼說,他的音樂成色相當好。

《音樂周刊》:他的新專輯你覺得怎麼樣?

馬世芳:新專輯我剛聽一點,總體感覺風格上差別不大。

《音樂周刊》:風格變化不大是否說明了創作上的瓶頸?

馬世芳:周傑倫有他自己的自信,他用自己的方式做音樂。但也許他確實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在對他期待了四五年後,人們開始感到已經沒有那麼強烈的新鮮感。實際上,人們對周傑倫有著過大的期待,也恰恰是因為可與他相提並論的藝人不多。

作為一個創作型頂尖藝人,負擔較多的注目和壓力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關注一個藝人是否遭遇了創作上的枯竭,意義對於評論家來說可能比創作者要大得多。

《音樂周刊》:周傑倫對台灣的青少年構成了怎樣的一種存在?

馬世芳:周傑倫的音樂很大程度上是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拚貼,但恰恰是他反映了台灣流行文化的麵貌,他整個人的姿態、麵對媒體的形象等。他有才華、有自信,而且作為一個創作人,他從外界也得到了非常大的肯定,他的自信態度影響了很多年輕人。

周傑倫身上有他獨到的地方。在這個時代,他掀起這麼大的影響力。年輕人如此喜歡他,說明他有著別人沒有的能力,讓自己的創作才華和年輕人生活中的很多元素結合起來了,成就了周傑倫現象。

回頭看看每個時代,都有年輕人喜歡的事物,也都有敏銳的歌手抓住了它們。現在的年輕人的生活形態已經改變了很多了,周傑倫趕上了新時代的開始,他代表了新時代年輕人的生活娛樂方式。

《音樂周刊》:很多人說他裝酷、假反叛,你怎麼看?

馬世芳:真正的反叛當然不是周傑倫這樣的人真正想要的,而他不是革命家,他隻是個歌手,所以也不能期望他什麼。他隻是個真實的大孩子,不愛講話,有點羞澀,從不油腔滑調。我覺得不應該在流行音樂上尋找反叛,那是革命家的工作。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流行音樂無心插柳地種出了反叛;當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消費產業的一環——不過這似乎更是專家學者們作文章的材料。

《音樂周刊》:你覺得他是一個完美的流行歌手嗎?

馬世芳:周傑倫和他的音樂當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完美也可能更意味著乏味呢!他的作品,成功地代表了他自己,而他身上不完美的部分,可能也會變成他獨有的魅力。社會對一個創作型歌手是有更高的期望的,但對創作者來說,這種期望卻未必有意義,而且他的音樂也不會因評論家認定的好壞而就真的好或壞。

《音樂周刊》:你怎麼看待周傑倫的未來?

馬世芳:未來的周傑倫仍舊會做好自己的音樂,仍舊會在華語音樂史上留下更多。而聽者,應抱著感謝的心來麵對他,而不是太多的褒貶。

我認為對於周傑倫自己來說,不必一定得擔負起批評家的期待和一個時代聚焦於他身上的期待。如果聽眾不喜歡了,市場必然會告訴他的。

超級評價

成龍

男歌手最欣賞的是王力宏和周傑倫,很想和他們合作,因為他們很有天賦,能彈琴、寫歌,自己還能唱,很全麵。拍電影也想找他們合作。

劉德華

每天聽兩小時周傑倫的歌,雖然聽不清歌詞,但聽周傑倫的歌沒有壓力,反而給人一種輕鬆舒服的感覺。

黃秋生

周傑倫這個人,不能說他有“演技”,因為他沒有技巧。沒技巧,沒關係,因為他有天生的演戲本能,這才重要。

身為一個歌手,他本身必須具備很敏感、細膩的心靈,當他去做一個演員的時候,依然持有那份特質,這就不太容易了。周傑倫好的地方是,他不會“特別”、“嚐試”、“做作”地去演戲,所以和他演戲很舒服,很自然。

就像一個不太會跳舞的人,跟一個很會跳舞的人,不會跳的那個,就跟著舞步跳,反而效果會好。如果你自己埋頭想著“創新”,旁人沒辦法帶你,跳出來也不會好看。他就是有這個特質,自然不做作,我很讚賞周傑倫的演技,非常聰明、反應快,有時給他即興演出,他也能把握,見招拆招,所以跟他演戲很舒服。

鍾鎮濤

周傑倫是一個很有天分的演員,而且是一個對演戲很有感覺的演員,就像他對他的音樂,是從內心散發出來的一樣。他演戲的時候很像他唱歌的樣子,非常有節奏感,有感覺,反應又快。

有一場戲,我演杜汶澤的爸爸,他們在打架,我在勸架。開始的時候會擔心傑倫反應不過來,即使導演沒有限定怎麼演,但拍完之後,一切都非常順利,那時候我覺得,周傑倫真的很不錯。

張亞東

很多人說喜歡周傑倫怎樣怎樣,我覺得喜歡周傑倫一點都沒有錯,他是唯一能將藝術與時尚結合得最完美的人。

徐若瑄

傑倫是一個天才,我覺得他好聰明,因為他很聰明,個性又像大男生,又常常會害羞,所以你會覺得他很可愛。他平時話也不多,雖然年紀蠻輕,但我覺得他很成熟,他個性像大男生,喜歡變魔術給別人看啊!可是他的談吐之間,做事方法都很成熟,是個很有深度的人。

劉偉強

第一次見到他,我還懷疑周傑倫是不是已經看過漫畫了,故意裝成拓海的樣子,冷冷地不說話。後來才知道,現實生活中他本來就是個話不多的人。老實說,我很擔心,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演戲,因此我們還特地飛到台北和周傑倫碰麵。見過麵之後,我的疑慮完全消失,因為他給人的感覺很好,同時我也覺得周傑倫很有想法。其實,現在的演員看到劇本通常隻看自己有多少戲份,而傑倫就不同了,他拍電影非常投入,很有當演員的潛力。一開始,我們到日本選景的時候,他就主動提出要跟著去,也會在各個角落找尋角色該表達的感覺,關於這點,我非常欣賞。在拍攝過程中,周傑倫不拍戲或休息的時候,常常會在我身邊出現,仔細觀察導演是從什麼角度拍攝其他人的鏡頭。

有一天連拍了5場戲,他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第一次演戲。就像個老千,以為他沒什麼,才知道他深藏不露。周傑倫的聰明在於他懂得用音樂的靈感來演戲。他的演技很好,竟然把自己唱歌的天分也全用在演技裏了。有一段需要拍攝他流淚的鏡頭,我原本以為要磨他很久才行,沒想到他一次就OK,真是出人意料。

譚晶

周傑倫的歌裏有很多中國的東西,我弟弟喜歡他,我就想,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他呢,我也研究過他的音樂。我不知道是有人給他出點子,還是他自己的創作,把Hip-Hop、R&B這種音樂元素和中國的一些東西結合得那麼好。

梁靜茹

我感覺他(周傑倫)的作品中的感情方麵非常重要,甚至比旋律更重要,要去好好體會歌詞中表達的東西。這次唱他寫的歌,我也努力地去消化,用自己的風格演唱。

孫燕姿

我覺得周傑倫的音樂很特別,聽起來很有感覺。

宋祖英

我聽過,聽了以後我覺得挺好玩的,這個完全是屬於辣妹子伴唱型,我的聲音是伴奏,我也很喜歡他的歌,他很可愛,很多采訪我們都非常關注。

謝霆鋒

周傑倫的兩張專輯我都有聽,他堅持個人音樂創作風格的執著,令人欣賞。

梁詠琪

周傑倫是近幾年來唯一走紅香港的台灣歌手,相當難得。以前和他同型的陶喆的作品也很喜歡,但沒有像周傑倫這樣引起旋風。周傑倫的歌在香港男女通吃,男歌迷喜歡他那些唱不清楚的快歌,女歌迷喜歡他的情歌,連他的台灣腔“爸爸一直打我媽媽”,香港人都跟著唱。

杜汶澤

其實,他是很搞笑的人,但不是故意搞笑的那種人。他的反應很搞笑,很不像正常人。我一直很好奇,他是怎麼長大的?比如說,你在街上錢包掉了,正常人掉了就去撿,但周傑倫不是這樣子。周傑倫的反應卻是很多次低頭看錢包。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好奇怪,他真的常常這樣。我覺得周傑倫很適合這個(拓海)角色。其實,拓海的成長背景也很奇怪,對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反應都跟正常人不一樣。比方說很多人都喜歡開車開得很快,也很喜歡贏的感覺,但拓海基本上不知道什麼是輸、什麼是贏,他隻是想趕快把豆腐送了,因為他想睡覺,所以才開那麼快。這麼奇怪的人,應該找個奇怪的演員去演,所以我覺得周傑倫是比較適合演這個角色。其實作為一名歌手去演戲,不一定會比科班演員演得差。也有很多專業演員,戲卻演得很差。我覺得演員這個工作,有時候你要用一點時間,下一些功夫,但世界上就有這麼不公平的事:有些人一生出來就會演戲了,周傑倫就屬於這一種人。有很多人演30年的戲也演得很差,這是沒辦法的。

馬未都

我在《百家講壇》上講十個青花瓷不敵周傑倫在春晚上唱一支歌。希望周傑倫將來把中國的青花瓷都寫成歌。

科爾沁夫

周傑倫新專輯《魔傑座》的無線音樂成績依舊亮眼,整體表現受到市場肯定也是實至名歸。正如周傑倫所說,代表中國流行音樂風格的中國風將會一直流行下去,隻不過我想,中國風也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創作元素和音樂創意,還需要音樂人更多心力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