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安源調查研究及其意義(1 / 3)

毛澤東安源調查研究及其意義

人物研究

作者:李京

[摘要] 毛澤東領導和發動的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在中國工人運動史和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安源路礦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是毛澤東開展調查研究實踐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 毛澤東調查研究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策源地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從事革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畢生倡導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在領導和發動自1921年秋逐漸興起到1930年曆時近10年的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時期,毛澤東正是通過調查研究活動,以此獲得了對中國革命的正確認識,從而作出了具有決定性的重大決策。

一、深入勞苦大眾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幾乎貫穿了毛澤東的整個革命生涯,在革命的早期,他就倡導深入民眾的底層進行調查研究,他說:“吾人如果在現今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個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調查,及研究。”[1]p476因此,在作出將安源作為開展工人運動的重點區域這個重大抉擇之前,毛澤東就先後多次赴萍鄉和安源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調查研究。

1920年11月下旬,在湖南自治運動失敗後,身心疲憊年僅27歲的毛澤東,帶著對“中國革命的出路何在?”這一問題的思索,沿鐵路第一次踏上了萍鄉這塊工運處女地。毛澤東最早對萍鄉產生興趣,是在1915年,由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生刊印的《明恥篇》上了解到的,當時年少的他還慷慨激昂地寫下了“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的感言。

毛澤東這次到萍鄉,本來是從湖南長沙到醴陵縣考察地方教育的,但是從他在萍鄉的活動情形來看,並未在醴陵停留,而是順路乘火車一直到達了萍鄉。到萍鄉後毛澤東深入到城市鄉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大約停留了一個星期,可以說在萍鄉的這一個星期,是毛澤東的思想認識發生巨變,並產生新的飛躍的一星期。在得知萍鄉當年鬧春荒時,當地的農民和城鎮貧民自發聚集起來,一齊到財主、商紳家“吃大戶”,也叫作“吃磨飯”的情況後,毛澤東熱情地在1920年12月23日寫的《告中國農民》一文中稱讚道:“萍鄉今年這件事,也是中國農民覺悟的一點曙光。……有了這道曙光,青天白日就要隨著來的。”可以說這次的萍鄉之行對毛澤東革命思想的影響和震動是很強烈的。

1921年7月,浙江嘉興的南湖,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中國曆史命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我黨開始了在中國大地上的風雨曆程。在那次大會上,中國共產黨把組織產業工會作為“我黨主要目標”,決定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1921年8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隨後又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設立分部,作為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

1921年8月,參加中共一大的毛澤東帶著任務回到長沙後,著手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和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並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的湘人特點和“救中國自湖南始,吾湘變,則中國變……”的湘人氣概,開始了他的改造中國與世界之路。

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工人人數隻有200多萬,主要是從事采礦冶煉、紡織、海運及船舶製造的產業工人。在哪裏發展產業工會,找到開展工人運動的突破口呢?毛澤東這時想到了與湖南東部接壤的被譽為“江南煤都”的安源煤礦,安源煤礦(原稱萍鄉煤礦)是20世紀初我國江南最大的煤礦,早在宋代就有采煤的記載,清末,采煤煉焦業已很發達。1898年,清朝鐵路總公司督辦盛宣懷引進西方近代技術,大舉采煤煉焦,並於次年1月動工修建株萍鐵路,1905年通車,路礦兩局合稱安源路礦。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聯合組成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簡稱漢冶萍公司,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工業企業和唯一的鋼鐵聯合企業。當時的安源路礦,是全國十大廠礦企業之一,它的興衰與發展幹係著國民經濟的命脈。

1921年秋,毛澤東以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主事的公開身份前往安源實地考察。40多年後,一幅在“文“文化大革命”時期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再現了毛澤東在那秋風習習、落葉飄揚的秋季,身穿藍布長衫、手拿紅油紙傘、跋山涉水、風塵仆仆第一次來安源深入工人群眾進行調查研究,開辟安源工人運動的情景。

毛澤東當時是以走親訪友的名義來到安源的,住在他的同鄉、安源煤礦西平巷二段段長、人稱毛師爺的毛紫雲家中。毛澤東這次在安源大約考察了一個星期,安源煤礦的許多工作處都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嘈雜的洗煤台、煉焦處、鍋爐房,他熱情地和工人交朋友,拜工人為師,和工人兄弟打成一片;陰暗的礦井下,他了解工人的勞動情況,探詢工人微薄的收入,傾聽工人的心聲;低矮潮濕的工棚裏,他接過工友遞來的“竹腦殼”煙筒,邊抽煙邊同他們話著家常,歎息著他們的困苦;破舊的工人餐宿處,他和工人吃住在一起,親口品嚐如“豬狗食”的飯菜,查看工人穿的“千層衣”,蓋的“油渣被”,了解他們對苦難現狀的想法。在工人感傷自己命運不濟時,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受苦不是什麼命裏注定的,而是資本家剝削壓迫的結果,隻要我們自己團結起來,進行鬥爭,就能夠解除痛苦與壓迫。毛澤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工人講了許多深刻的革命道理,使工人明白了隻有團結起來,進行鬥爭,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當年陪同毛澤東下礦井的老工人還清楚地記得,毛澤東在井下和他們談話時有關小石頭的一個生動比喻:“一個小石子,一腳就踢開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用石灰凝結在一起,結成一大塊磐石就不容易搬動了。我們工人隻要團結得緊,就是有座山壓在我們頭上也能推倒。”[4]P971毛澤東的話語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安源工人苦難的心,工人們像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迷茫中找到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