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川陝蘇區首府巴中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概述(1 / 3)

川陝蘇區首府巴中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概述

黨史工作探索

作者:陳崗

[摘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巴中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首府所在地,革命遺址、遺跡數量眾多,並且在內涵、形式、類別、分布等方麵具有鮮明的特點。目前,巴中市有紅色革命遺址、遺跡90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遺址2處64點,省級文物保護遺址1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28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4處。近年來,隨著紅色旅遊的興起,城鄉建設力度的加大、以及自然生態的極端變化,革命遺址保護問題變得更為嚴峻。應從技術措施、法規宣傳、規劃設計等方麵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協調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關鍵詞] 巴中市川陝蘇區革命遺址保護

巴中市位於綿延千裏的大巴山南麓,幅員12325平方公裏,人口393.97萬,下轄有巴州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裏曾是一片風雲迭起的紅色熱土。1932年,紅四方麵軍從鄂豫皖向西實行戰略轉移,12月中旬抵達四川省通江縣,此後的27個月時間裏,建立了以通、南、巴、平為中心的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期間,12萬巴中兒女參加紅軍,4萬多人壯烈犧牲,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從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走出了27名共和國將軍、128名省部級幹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張琴秋、廖承誌、劉瑞龍、吳瑞林、傅崇碧等曾在這裏浴血奮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1]P231

一、巴中市紅色革命遺址保存現狀

作為川陝蘇區首府所在地,巴中市革命遺址資源極為豐富,據巴中市2011年7月公布的革命遺址普查統計,目前,巴中市登記在冊革命遺址、遺跡共908處,其中重要曆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519處,重要戰役、戰鬥遺址及人物活動紀念地267處,革命領導人故居41處,烈士墓(群)45處,紀念設施36處。

1.平昌縣革命遺址、遺跡

平昌縣是“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劉伯堅烈士的故鄉,現有革命遺址、遺跡103處。其中,紅軍機關5處,李先念住居1處,將軍故居7處,江口縣蘇維埃政府及其組織15處,有紀念意義的會議舊址4處,為保障軍需民用的工廠及醫院5處,石刻42處,舒玉章烈士被害地1處,紅軍在平昌境內的戰鬥遺址12處,成仁取義碑1處,劉伯堅烈士紀念碑及劉伯堅烈士故居2處,川陝蘇區平昌革命文物陳列館1處,地下黨活動6處,抗日紀念碑1處。這些革命遺址、遺跡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代表性的革命遺址有:(1)劉伯堅烈士故居。故居位於平昌縣龍崗鄉街道,共兩棟,分別建於1895年和1937年,屬老式穿鬥木結構民居,建築麵積共519平方米,原始風貌和格局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既是紀念烈士的重要載體,又是精神文明建設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2005年,原國務院總理李鵬為故居親筆題寫“劉伯堅烈士故居”。2007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公布“劉伯堅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劉伯堅烈士紀念碑。劉伯堅烈士紀念碑位於平昌縣城北佛頭山腰,1980年遵照胡耀邦同誌“川東人民應該為劉伯堅烈士樹碑立傳”的指示精神,報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在其故鄉修建了劉伯堅烈士紀念碑。1986年紀念館落成時,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親自為紀念碑揭幕,鄧小平題寫了“劉伯堅烈士紀念碑”碑名,“忠魂盛開革命花,正氣凜然照萬代”成為紀念碑的主題。紀念碑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南江縣革命遺址、遺跡

南江縣是徐向前元帥長期生活戰鬥的地方,現有革命遺址、遺跡222處。其中,國家級革命遺址1個,省級革命遺址3個,市級1個,縣級革命遺址25個,沒有確定級別的有193個(多為石刻標語)。代表性的遺址有:(1)巴山遊擊隊紀念館。由巴山遊擊隊指揮部舊址、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史跡陳列館、巴山遊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七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麵積7300多平方米。(2)禹王宮。位於南江縣長赤鎮,始建於清嘉慶二年,為四合院中式磚木結構建築。1933年紅四方麵軍解放南江縣後,在禹王宮設立了長赤縣蘇維埃政府。禹王宮前殿三道石門框上,刻寫有“誰是世界上的創造者,隻有我們勞苦工農”,“鏟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革命”;“隻歸生產者所有,那裏容得寄生蟲”等數十條紅軍石刻對聯,至今保存完整。

3.通江縣革命遺址、遺跡

通江為川陝蘇區首府所在地,中共川陝省委、紅四方麵軍總部都駐紮於此。川陝蘇區時期,黨和紅軍僅在通江縣地域就領導人民建立了“三縣兩特區”,其下轄25個區蘇維埃政府,6個區級蘇維埃政府,144個鄉蘇維埃政府,千餘個村蘇維埃政府,革命遺址、遺跡數量眾多。據全縣2010年文物普查統計:通江縣境內革命舊址、紀念建築物共216處,被國家、省、市、縣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7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遺址2處64點;省級重點保護遺址5處;市級重點保護遺址8處;縣級重點保護遺址62處。目前,通江縣革命遺址、遺跡主要由境內的“一城(縣城)三線(東線、北線、西線)四個遺址群”[2]P12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