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葉致癌還是治癌(1 / 2)

茶葉致癌還是治癌

生活

作者:譚敦民

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老飲品,如今已風靡世界。國人愛飲茶,不僅是喜歡茶葉的馨香,還都知道茶水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此,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夏季。但是,近期有人提出,茶水喝得不對,還可能致癌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茶葉致癌並非空穴來風

汙染

有專家指出,茶樹受化肥和農藥的汙染日益嚴重,茶葉在烘焙加工過程中,由於碳化物的熱解作用,茶葉沾染的含多環芳香烴物質增多。多環芳香烴分子是最早被認識的化學致癌物。因此,在理論上來說,茶葉會致癌。不過,多環芳香烴分子很難溶於水,所以一般對人體傷害不大。

營養專家提醒,解決茶葉農藥殘留的辦法比較簡單,在喝第一泡茶時將水倒掉,泡茶時將蓋子打開,不要悶住水蒸氣,這樣有些農藥物質會隨水蒸氣蒸發。選購茶葉時,也要盡量選擇無汙染的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茶葉,或者是選購有機茶葉。

水溫

伊朗的科研人員認為,喝茶水溫超過70℃致癌。他們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喝一杯熱茶,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越熱風險越高。研究報告顯示,當茶水水溫介於65~69℃時,食道癌發生的風險會翻倍;如果茶水的水溫超過70℃,食道癌發生率會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後2分鍾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鍾後再喝上升5倍左右。研究發現,茶水溫度介於56~60℃,對健康較為有利。這就提醒我們,泡茶時,尤其是喝茶時,水溫不要太高。

隔夜茶

有這樣一句話:“喝涼茶、使髒錢,早晚是病。”很多人都知道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為什麼不能喝呢?有專家認為,隔夜茶含有致癌物質,長期浸泡的茶容易產生強致癌物質——亞硝胺。亞硝胺一直活躍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食物、化妝品、煙、酒中都有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醃製食品,以酸菜、鹹菜、鹹魚、臘肉為最多。與這些高含量的食品相比,隔夜茶中所含的那些亞硝胺就微乎其微了。

人體本身就有分解亞硝胺的能力,一般情況下足以消除茶水中極少量的亞硝胺。若要產生致癌效果,必須達到每千克體重吸收1000~2000毫克亞硝胺才有可能。正常人不太可能一次性攝取這麼大的量,但這並不是說喝隔夜茶不會影響健康。茶水浸泡超過12小時後,茶中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害的菌類,極容易導致腹瀉。

還有一個陳茶問題,有人以為,陳茶或許有礙健康。專家指出,陳茶隻要保管得當,沒有發黴變味完全可以喝。普洱茶反而是越陳的越好。

茶葉確有抗癌作用

近期,中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經常喝綠茶可以預防前列腺癌。澳大利亞柯廷大學和深圳腫瘤醫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研究證明,成年男子哪怕是一天喝上一杯綠茶,患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會比其他人群降低60%以上。

無獨有偶,日本厚生省2013年9月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喝綠茶可以降低男性罹患進行性前列腺癌的風險。

綠茶是以茶樹新梢為原料,將采摘來的鮮葉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通過揉撚、幹燥製成,茶葉色澤和衝泡後的茶湯以綠色為主,故名綠茶。綠茶是未經發酵製成的茶,因此較多地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這些營養成分對殺菌、消炎、防衰老、抗癌等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