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例談(2 / 2)

但是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麵:學生分組圍坐在一起,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開始,教室裏馬上是一片嗡嗡的聲音和學生忙碌的身影,有的是組長一個人在發揮,其他學生當聽眾;有的小組合作的分工、意圖不明確,學生不知所措,一臉茫然;還有的學生就自個兒在玩……一些信息技術課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

合作交流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在課堂教學中走形式和走過場。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於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隻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並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發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分工明確,建立機製,適時引導。

4 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有效的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但是,在現行的一些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回答的問題是簡單的還是有難度的,是對的還是不全麵的,都能聽到教師對學生的表揚。不妨反思一下:過多、無度的鼓勵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嗎?

筆者認為,評價的首要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把激勵評價用到極端,對於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後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總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永恒的主題。信息技術教師隻有樹立有效教學理念,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在有效教學上做出持之以恒的實踐和探索,才能實現從有效教學向優質教學邁進,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留莊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