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應岐躲過特務的追殺,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北平市。
靈壁兵敗以後,任應岐為後路考慮,派軍需處長李子重立即趕赴北平,購買了一所房宅,讓第二任妻子孟氏及長女小梅居住。原來任應岐的第一任妻子秦鳳,為人憨厚,自成親以後一直沒有生育孩子,在隨軍中曆經戰爭,嚇得有些精神失常。但任應岐念及秦鳳貧窮出身,雙方是娃娃親,更感念秦鳳當年拾銀供他上學,不忍心棄之,一直沒有離婚,還為她尋醫救治,仍然不見好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任木匠百般勸說任應岐填房再娶。一九二六年任應岐任師長在洛陽駐軍時,又取了第二房妻子孟氏。這位孟氏,老家是孟津縣人,結婚以後,生育一女,取名小梅。也許是孟氏與任應岐結婚以後聚少分多,經曆了太多的生死離別、擔憂和寂寞孤獨,變得刁鑽古怪,而且染上了吸大煙的壞習慣。常常為一點小事,動輒對丈夫橫加指責,吵吵鬧鬧。任應岐非常討厭,但她為任家生育了後代,加之軍旅繁忙,無暇顧及解決離婚之事。
任應岐飽經挫折風險、千辛萬苦、孑身一人秘密回到北平,在自己的寓所門前,忽然看見大門上貼有一幅嶄新的對聯:
家中福比山河大
門外春同歲月長
橫批是:天倫之樂
孟氏別出心裁,使兵敗逃亡、飽嚐離別之苦的任應岐一陣激動,溫馨之感油然而生。孟氏用心良苦,知道我兵敗回家,多受磨難,寫此聯迎接,勸導我在家盡享夫妻恩愛,天倫之樂,不要再過問軍事、政治了。對於孟氏的初衷,任應岐完全理解。可是,他是一位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胸懷國家、百姓的革命者。剛回到北平的那一段日子裏,他深居簡出,躬身反思,回憶起當年投筆從戎之時父母的教誨、恩師張敬孔的囑咐,抱著愛國救民的願望,滿腔熱血,壯懷激烈,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河南民盟支部,踏上了艱難的革命征程,在腥風血雨的拚殺中,忠心赤膽,時刻準備為社會為祖國為人民獻出一切,然而天不佑好人,奸人作祟,蔣介石篡奪政權以後,事事時時處處壓製、打擊、迫害,必欲治於死地而後快。難道自己的抱負就這樣地化為烏有,在這裏作一位不問政治、不問時事的寓公嗎?想到這裏,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
他想起了與共產黨人李大釗、鄧小平、吳鏡堂、南漢宸以及蘇聯共產黨人鮑羅廷的接觸。共產黨人那種以解救天下百姓為己任的寬廣襟懷,那種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英雄氣概使他敬佩。他們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得人心的。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別山,井崗山、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象滾雪球似的不斷發展壯大,擁護的人越來越多,將來必成氣候。要麼孫中山為什麼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呢?自古大丈夫立德立言立功,為國家為民族為老百姓立功,救人民於水火,也許隻有依靠共產黨人了。
可是,鄧小平在哪裏?南漢宸在哪裏?誰是共產黨?
任應岐心裏突然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可抑製的衝動,象在漫漫黑夜中突然看見了光亮,象大海中航行見到了燈塔,他盼望見到共產黨人,聆聽他們的教誨、指明人生的征程。
當任應岐突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後,心情振奮,低落的情緒一下子又高漲起來。
此時,一些下野的將領和他的老部下安榮昌、趙青山、顏芝蘭、李振亞、邢尚誌、喬鳳貫、王汝謙、張義順、程耀德、吳協堂等人已經雲集北平,國民黨左派人士劉承烈、劉人瑞、曹任遠、李錫九等也常來拜會。中共天津地下黨人劉仁在此時也與任應岐結識了。
蜇居在北平市鼓樓東大街寓所的任應岐認識劉仁以後,很快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在多次的交談中,他認識到,在中國,除共產黨外,再沒有其他政治、軍事力量能夠打敗蔣介石集團。打倒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實行真正的三民主義,就必須依靠共產黨。從此,方向更加明確了,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更加堅定。
劉仁,原名段永強,一九〇九年生,四川省酉陽縣龍潭區苦竹鄉五育村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〇年任天津市紡織行動委員會書記,領導黨的地下工作。建國後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與任應岐相識以後,經過多次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任應岐的家成了掩護他的可靠堡壘,他們吃住在一起,一起分析國內形勢,研究反蔣抗日對策。誌向相投,興致所至,甚至徹夜長談,還覺得意猶未盡,並無倦意。任應岐在劉仁循循善誘下,思想上發生了根本變化。據任應岐次子任中華說任應岐是劉仁秘密發展的共產黨員,另據劉世如《與吉鴻昌一起遇害的任應岐》一文稱:一九三〇年,此時的任應岐已經完全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並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慰曾在《吉鴻昌與任應岐》一文中也說“在天津,任應岐又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劉仁同誌單線領導。”在《莫斯科沉睡了七十多年的文件》一文中,作者張曉、胡泊認為,任應岐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介紹人可能是劉仁,但他們更傾向是劉承烈的兒子劉仲華。還有資料認為,中共上海地下負責人之一王世英是任應岐的入黨介紹人。原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政治委員、開國少將王再興早年參加共產黨,在中共河北省委工作時參加抗日同盟軍,是吉鴻昌的副官。一九三四年在反法西斯大同盟擔負《民族戰旗》雜誌的編輯工作。其子王炯在《父親王再興的風雨曆程》一文中說“一九三四年春天,吉鴻昌同共產黨員南漢宸、宣俠父和任應岐等在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