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辦雜誌搖旗呐喊 除政敵謀殺英雄(1 / 3)

按照大同盟常委會的決定,任應岐傾囊捐出大洋四萬五千元。南漢宸、宣俠父為他熱血心腸而十分讚賞,吉鴻昌、楊虎城也各捐出大洋一萬元。有了活動經費,大同盟又創辦了他的宣傳刊物《民族戰旗》。

根據大同盟議定的辦刊要求,《民族戰旗》的宗旨是宣傳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反對投降,主張抗日。根據這一辦刊的宗旨,任應岐又多處活動,租賃房屋,並經他提議,決定邢尚誌為具體辦刊的負責人,王再興負責發行。

邢尚誌,字士賢,河南魯山縣城學政街一號人,商人家庭,與任應岐同鄉、同學。早期參加反清活動,後在保定第九期炮兵科畢業,曾任胡景翼第一師教官,馮玉祥秘書,一九二五年應任應岐邀請在任部先後任參謀、參謀長、炮團團長之職,兵敗後跟任來到天津,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心的將領。王再興,陝北米脂縣人,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吉鴻昌副官,同盟軍失敗後在天津“反法西斯大同盟”工作。任應岐、吉鴻昌犧牲後,回到陝北,參加紅軍,一九五五年成為第一批開國少將。任裝甲兵工程學院政治委員。邢尚誌,王再興受命以後,立即物色人員購買印刷器材,著手編印刊物。不久第一期《民族戰旗》油印出版。邢尚誌將清樣親手交給任應岐:“你審查一下,怎麼樣?”

任應岐接過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民族戰旗》,高興地放在鼻子下聞了聞,激動地說:“帶來一股清香,帶來一種新的希望。很好。”他認真地看完了每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後說:“還要請南秘書長他們過目審閱。”

邢尚誌說:“雜誌我們是印出來了,下一步的發行工作怎麼搞?象這樣的文章,國民黨當局是不允許發行的。”

任應岐說:“對於發行問題,這兩天我一直在考慮。象我們這麼好的文章,完全代表了人們的心聲,可以說是驚天炸雷,一旦發行出去,必然引起國人的震憾、國民黨當局的震驚和日侵略者的恐慌,它既起到了喚起民眾,鼓舞士氣,同仇敵愾,抗日救國打擊敵人的作用,也必將給當局以棒喝!他們是不允許我們這麼搞的。怎麼樣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自己又能使它很快地讓人民知道呢?我想是不是這樣,把它郵寄出去,散發到全國各地愛國團體和軍隊中進行宣傳。當然,究竟如何進行發售,我還要向南秘書長他們建議。”

邢尚誌說:“《民族戰旗》代表了人民堅決反抗侵略的呼聲。這樣好的雜誌,一定要搞好發行,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很快,《民族戰旗》在天津、在全國很多大城市發行了。它象黑暗中一顆燈塔,給人民指明了方向。它象驚天炸雷,驚醒了人民,也震驚了國民黨天津當局和軍統特務。在國民黨當局以及特務們的阻撓破壞下,不久,這份雜誌被迫停刊,它雖然發行時間很短,但對鼓舞人民抗日救國的鬥誌,對喚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被取消以後,大同盟又經過充分的醞釀討論,改頭換麵,更換了新的刊名《華北烽火》、《長城》,以新的姿態,以更堅定的步伐為抗日救國搖旗呐喊著!

任應岐在天津的抗日活動很快引起國民黨特務組織力行社北平站站長陳恭澍的注意和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的重視。

何應欽,一八九零年四月二日生,字敬之,貴州興義人,國民黨政治家、軍事家、國民黨一級上將,黃埔係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人物。從辛亥革命起曆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後逃到台灣,曆任國民黨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

日本在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後,侵占東三省,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民黨堅持其對外屈辱、對內慘殺政策,但因日軍進逼華北,蔣介石認為何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與日本關係素來較好的何應欽能調和日本人口味,於是將剛被任命為湘贛粵閩邊區“剿共”總司令何調任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一九三三年一月,日軍占領熱河,突破長城防線。何等表麵上協助張學良阻止日軍進攻,實質上是欲取而代之。三月十二日,張學良辭職,何應欽繼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秉承南京政府“一麵抗日一麵交涉”的“國策”和蔣“有言抗日者殺無赦”的密令,所以,雖然集中了幾十萬軍隊,卻被一二萬日軍擊敗,退到北平附近。五月三十一日,與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對內,則對反抗侵略、反對民族壓迫的愛國人士和人民群眾實行殘酷的鎮壓殺害。

自從任應岐兵敗下野以後,國民黨特務的跟蹤監視從來沒有停止過。一九三〇年任應岐新鄭兵敗以後,特務們就尋蹤覓跡追殺到寶豐、魯山、臨汝。一九三〇年底,當特務們在北平發現任應岐後,加緊了監視。一九三二年蔣介石為了拉攏任應岐,還授予任應岐中將參議的虛銜,但任應岐將軍反蔣的決心一直未泯,這不光是個人的恩恩怨怨,而是抗日的需要,是國家興亡百姓生存的需要,是苦難老百姓的共同心聲。自一九三〇年公開反蔣以來,他就是抱著憂患原為生死關,生於憂患死於憂患的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拚命精神,為國人除奸,為抗日除害,這條路雖然到處是荊棘,暗埋了陷阱,布滿了火藥和地雷,他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