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人才開發
作者:段雅莎
摘要:在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中,針對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熱點與重點,並且也是教學改革深化的關鍵所在。本文從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相關背景出發,分析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並通過分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狀,提出完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工商管理 人才培養 培養模式
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中改革深化的關鍵,它有利於有效及時把握當前時代發展對於人才培養的性質與特點,同時有利於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探索並設計具備自身獨特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相關背景
1.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在當前社會經濟背景下,為了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相關目標,而將與之相關的要素進行有機組合,從而形成的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可給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與教學管理相關人員提供一個完整而簡約的實施方案。通常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模式中處於指導和支配的地位,它影響著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規格、過程及課程體係等。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首先應當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
其次,是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的目標,站在狹義角度上進行理解,指的是某類學校或某種專業的人才培養具體質量規格與標。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環節中是一個最為基本的組成要素,它既受到教育理念指導,又是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體係設置和培養過程的選擇依據。
再次,是培養規格。培養規格是人才培養目標中,對於專業培養的質量標準標準化,通過培養規格,規定著學生應掌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素質要求等能力水平。培養規格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與課程體係體現出來,可操作性及靈活性等較好。
最後,課程體係與培養過程。課程體係是影響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需要緊扣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通過係統論觀點與方法等優化設計。而培養過程作為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實現的重要實施環節,包括一係列教學活動與教學條件。
2.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
首先,是市場導向性。市場導向性由高職教育和培養的目標決定,對於學生要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要知道用人單位對於某一類的人才需求和相應的職業技能要求不同且經常變化,這對於高職院校人才技能培養要順應市場需求變化提出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及時調整其工商管理類的專業設置、課程體係及教學內容等。
其次,培養主體的多元化要求。高職教育如果想要促使人才培養和社會就業間的有效對接,必須引導社會資源充分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因此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在市場導向也是就業導向的培養模式下,突出強調了人才培養主體的多元化,學校與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專業團體,針對人才培養內容和過程共同商定,以確保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目標。
第三,能力培養的綜合性。高職教育是以就業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通過係統分析職業崗位和崗位職責等,以確定技能、知識及職業素養的培養結構,並據此設計開發工商管理類課程,合理安排工商管理的實踐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經濟社會中生存能力較強,碰上變幻莫測環境時應變能力較好及遇上困難時可以創新性解決困難的綜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