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轉型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1 / 3)

高校轉型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

院校管理

作者:劉瓊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高院校圖書館所處的環境背景,從圖書館外部環境看,高校正處在推進落實產教融合技企合作的發展機遇期;從圖書館內在發展趨勢看,圖書館服務正處在一種快速的變革轉型期。高校圖書館如果能夠有效把握這種機遇期和發展趨勢,就有可能實現服務轉型。

關鍵詞:新形勢 圖書館 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高校圖書館數目眾多,體量龐大,大部分的高職圖書館尚未能呈現出與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相適應的狀態,主要表現為高職圖書館建設目標定位不明確、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滯後、文獻資源內容空虛、人員專業素質不合理等。對高職圖書館的研究普遍效仿普通高等院校圖書館的研究框架與內容,缺乏自身特色,忽視了高職院校環境和圖書館用戶許多特有的特性。高職教育在找國還是比較年輕的且處於發展中的事物,高職圖書館在當前與其他類型圖書館之間存在差距,也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通過對高職圖書館發展進行環境掃錨,可以發現無論是在高職教育事業發展還是在圖書館行業轉型過程中,都出現了有助於高職圖書館發展與進步的積極因素。

一、圖書館服務麵臨的新環境

1.轉型高校的服務背景

2012年9月國家教育部提出的《職業教育“五個對接”》指出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曆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該意見強調職業教育要根據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並強化工學結合,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培養符合產業標準的人才。

2014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出讓職業教育為同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創造人才紅利。職業教育的發展被提升到新的國家層麵,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高職院校和企業、產業、社會之間的橋梁工具,成為“創造人才紅利”的必由之路。通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可以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係統,並能夠體現出各方的綜合優勢。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信息知識服務支撐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也應當順應改革發展的要求,實現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升級

2.圖書館服務轉型的優勢

由於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規劃定位、人員和資源配等方麵存在不足,加之受重視程度不夠,高職圖書館在圖書館管理實踐上和其他主流類型的圖書館拉開了距離,而且導致了高職圖書館在發展理念和管理思想上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盡管我們看到也有一些具有戰略眼光和專業才能的高職圖書館領導和館員在本領域進行了卓越有成效的實踐和研究工作,但是從總體上看,高職圖書館在我國圖書館事業整體生態中仍未進入主流層麵,且有“邊緣化”和“封閉化”傾向。由此造成的結果是,高職圖書館既缺乏對圖書館發展趨勢的敏感和把握,在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上也略顯不足。但是,在全球圖書館事業變革、圖書館轉型的時代背黑下,高職圖書館正處在變革的前沿,且具有極其有利的“後發優勢”。

新的技術因素持續推動教育、科研、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革,這些綜合因素也持續對圖書館事業帶來了衝擊甚至顛覆。2013年度圖書館界在各類調研報告和發展戰略中表達出了強烈的共識——圖書館所處的環境業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圖書館必須通過自我改革來應對這些變化。我國的高職圖書館雖然經過前期的發展,仍然是一支年輕的新生力量,較之已經形成龐大資源體量和固定工作模式的大型公共圖書館或大學圖書館,高職圖書館具有年代新、規模小、體量輕、背景多元、社會聯係廣泛等特性,在變革的時代,其具有重要的轉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