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利用效能的“動”式策略研究
教育教學
作者:郎玉林
摘要:在高校大學生合理地利用圖書館是促進自我成就和圖書館未來良性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動”式培養理念從主動拓展培養、互動內涵培養以及結合相應的技術手段來改善大學生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水平和能力。主要舉措包括:新生導員引導與體驗式自習相結合;檢索課分組互動與自主網絡問答相結合;印刷讀者指南與向讀者需求累積相結合。最後提出運用“動”式培養理念深化圖書館利用效能的進一步舉措。
關鍵詞:信息能力 知識信息 圖書館利用
信息素養決定信息利用的能力,信息培養方式對信息素養形成起關鍵性作用。20世紀80年代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成立了信息素養教育委員會對信息能力培養加以關注。90年代初期美國高等教育委員會製定了“信息素養教育結果評估大綱”以及“信息素養教育在普通教育計劃中的作用框架”促進信息素養教育向規範化進程發展。在國內,教育部重視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規定在全國有條件的高校廣泛開展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教育。2012年教育部高校圖工委三屆四次工作會議明確高校圖書館應對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素質教育方麵承擔更多的責任。可見,隨著信息多樣化發展大學生對信息的選擇和運用日臻重要,這既需要有國家和行業層麵的規範化指導更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因地製宜深入式的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薄弱而且消極地對待知識信息利用能力的自我培養是影響圖書館利用的主要原因以及製約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鑒於此,高校圖書館通過踐行“動”式教育理念來提高圖書館利用效能是時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動”式培養理念的總體思路與切入點
圖書館是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和信息素質教育的訓導基地。我國大部分高校為了便於學生深入掌握和駕馭信息能力而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重視拓展信息利用的能力和滿足學生對知識信息的需求。筆者經過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和後期學生學習的效果觀察來看,這種簡介式間或被動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麵不能充分展現信息本身的樂趣,另一方麵也不能真切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至於學生對圖書館利用的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提出“動”式教育理念從三個方麵考量:第一,主動拓展培養:主要從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入手,首先抓住新生入學信息獲取的先機,進而調動學生間的互動競爭關係。第二,互動內涵培養:根據授課教師體會進行內部交流和學生的具體信息素養情況結合進行互動,查找因材施教和因興趣施教的關聯度與相關措施。第三,技術手段推動:通過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配合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學習,彌補個別學生的信息差異,形成深層次信息拓展的信息素養培養理念。筆者通過三個方麵有機的結合形成“動”式教育理念在圖書館利用方麵加以應用,與以往相比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現把相關主要措施介紹如下,希望對同仁有所啟迪。
二、提高圖書館利用的內容與幾項具體措施
1.知識建構引導與體驗式自習相結合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承擔者,是高校學生思想行為規範的引導者,是提升學生自身素養的示範者。正確認識高校輔導員、學生與圖書館的關係對於提高圖書館利用效果很重要。認識學生提升知識信息素養一方麵有利於對學生的培養和管理,另一方麵也有利於校園文化氛圍建設的提升和自身能力素養的打造。主要做法:在對新生入學教育講解前,首先對學生進行預熱式互動,通過講解對大學圖書館的認識讓學生對高校圖書館初步了解並帶著問題聽老師深入講解並及時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式地講出對圖書館的認識和圖書館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產生積極的互動效果。為了促進更好的學習獲取知識信息的相關技巧,由圖書館領導安排閱覽室作為實習課堂和增派老師進行現場講解和答疑,把學生在課堂上的懵懂和檢索信息過程中的疑問統一起來,鞏固所學內容。通過幾輪的嚐試與對比,產生明顯的學習效果,對圖書館利用更為規範,對知識信息獲取潛力更加深入,對信息檢索興趣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