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本科專業實踐活動探索
教育教學
作者:孫紅梅
摘要:在借鑒國外會計學本科專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培養計劃製定、課程體係設置、仿真中心建立、校內時間平台搭建、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多樣化考核體係建立6個方麵,提出了我國會計本科實踐模式的構建內容。
關鍵詞:會計學 實踐活動 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C935 文獻標識碼:A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加強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由於會計資料保密性需要,一般單位的財務部門空間也有限,現實中很多單位拒絕接受學生實習,或者隻接受一到兩名學生,那麼幾十到上百的學生就需要幾十個實踐單位。所以,不少學校以缺乏實習基地、實習經費緊張等種種原因,有的以手工模擬實驗代替實習,有的幹脆取消專業實習,有的放學生去自主實習。這都將對會計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本文借鑒國外會計學實踐模式,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會計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探索。
一、國外實踐模式的借鑒
美國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主要有:第一,課程實踐,通過“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討等方式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第二,實驗操作,主要是通過計算機係統模擬會計師。第三,項目研究,通過廣泛並深入地應用團隊計劃和口頭報告來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財務關係的處理能力和溝通技能。第四,校企合作,強調會計學專業教師和實務界人士的合作,將實務經驗和當前最新的發展引入課堂。
英國采用“三明治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學生中學畢業後,先在企業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裏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後再到企業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2+1+1”教育計劃,學校學習期間輔以實地考察。
澳大利亞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對培養學生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和組織係統中的職業角色,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使學生了解其未來職業生涯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具有的權利。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小組討論與輔導、計算機實驗室練習等形式,畢業前的一個學期推薦學生到企業實習。
加拿大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課程實踐和實地訓練兩種,課程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以及相關開放性作業,比如為在現實中出現的某個新會計問題建立核算模式等。實地訓練是讓學生通過參與一門合作教育課程加強學習的實踐部分,合作課程由加拿大聯邦政府資助,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在工商企業和政府部門中的相關業務相結合,參與合作課程的學生將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一起工作,目的是在畢業前獲得職業新手所應具備的工作經驗。
總體來看,國外會計學實踐教學具有借鑒性的有三點:一是時間計劃安排靈活,具有多樣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二是課程實踐教學的形式,注重以學生為主的案例分析法、項目研究、模擬實驗以及開放作業等課程實踐方法;三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主體是多樣性的,教師個人、學校、企業、政府共同參與,多種組合,比如加拿大開設的合作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政府的資助參與到企業的工作中。
二、我國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模式的構建
1.製定四年實踐不間斷的教學培養計劃。會計學本科教學計劃的製定,要依據與理論教學計劃相配套的指導思想,進行會計實踐教學的安排。在課程設計上突出實驗與案列分析,從第二學期開設會計學基礎課程開始,做到四年中七個學期專業實踐(實驗)訓練不斷線。比如第一學期會計學基礎手工實驗課;第二學期財務會計模擬實驗課;第三學期成本會計模擬實驗課、管理會計實踐訓練課和財務管理模擬實驗課;第四學期稅務會計實踐訓練課和高級會計實踐訓練課;第五學期審計實踐訓練課和電算化會計實踐訓練課;第六學期網絡財務實踐訓練課;第七、八學期企業合作專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