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底疑塚 園外苑古玩市場(2 / 3)

“他奶奶的,我倒要看看,是那個龜孫的橫腳石,弄斷了你爺爺的鐵鍬”蘇滇海正在氣頭,眼看天色將之暮色,時間本就緊張,這下更是斷了鐵鍬,葬坑的修葺今天怕是完不成了。

祖父蘇滇海犯了強驢勁,二話不說撿起半截鐵鍬,哢哢哢,那是一陣猛挖。

人在氣頭上下手更是沒了力道,這一鍬下去手裏又是一滑,又是摔了個狗啃屎。得了,這下連手也被戳破了。

祖父蘇滇海起身,也顧不得手上的傷口,看到剛才被他一鍬掀開的土層,露出一個明晃晃的物件,那物件正對著晚霞嘚餘光,頓時金光閃閃,晃得人眼前發暈,就和一塊金子一樣。

“這下發財了。“

果然是個佳穴,還沒葬下去,就有這樣的效果,那要是葬了下起,這運氣還不逆了天的去了。

祖父蘇滇海大喜,扒掉兩旁的淤土,半個時辰後,看著完全顯露出來的東西,不由的有些失望。

隻見深埋在泥土裏的物件是一個三尺見方的方形圓頂金屬盒子,但肯定不是金子,似金非金、似玉非玉,極其堅硬。一鍬下去一點痕跡也沒留下。

盒子通體金黃,四個拐角銜邊全都被墨綠得金絲鑲嵌,大量的複調篆刻,盒子正上方有一個凸起得把手,剛好能提在手裏。盒子四方麵篆刻著精美的獸麵紋,兩條左右分開並置得夔龍,慢慢靠攏,兩隻猙獰得手頭合並,最終形成一個無拚合痕跡的饕餮。紋飾極為精美,饕餮夔龍生動傳神,毛發清晰可見,讓人如臨其境。

祖父蘇滇海失望的同時也有些興奮,失望的是這盒子不是金子,看樣子是合金做的,這要是金子的話,這麼一大塊怎麼說也有個四五斤,興奮的是這物體年代看起來久遠,怕也是一件古物,說不定比金子還值錢。

祖父蘇滇海不敢停留,用樹枝把葬坑草草的蓋好,匆匆下山而去。

由於這一段沒有記錄在祖父蘇滇海的手劄中,都是從我爺爺開始口耳相傳,後來我才知道這裏麵的物件,是一枚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的銅印,就是傳說中盜門一派,發丘天官的聖物,和摸金校尉的摸金符是同一個級別的古物。

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分化成兩個門派,都是三國曹操設立,通俗一點說,曹操設立了盜墓辦公室,主任叫發丘天官(發丘靈官或發丘中郎將)、二把手叫摸金校尉。

兩門的規矩大同小異,同樣是墓前燒香“神三鬼四、燈滅雞鳴不摸金!”可發丘天官與摸金校尉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忌諱與官家合作。

嚴格來說,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官應該算的上是一支,可正是由於發丘門的這種規矩,使得摸金校尉一直頗有微詞,認為我們發丘一門是端了鐵碗,硬充廟堂檻,到了三國末年逐漸分化成一支,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發丘門的官職加深之說這都是古時盜門傳承下來的規矩,盜墓這本就是挖人絕戶,損人陰德的勾當,這些聖物,可是讓人免受墓主的怨氣,安撫靈魂的辟邪作用,其實有沒有這個作用誰也不知道,關鍵是有了這個東西,它起碼也能起一個心理作用。

當時隨著金屬盒子的打開,還有一個金絲楠木鑲箔鏤絲帛書,用大篆寫著發丘天官入墓倒鬥的諸多忌諱,和一些早已失傳的發丘工具。

後來迫於生計,祖父蘇滇海就把這個盒子賣給了洋鬼人,換得四五條小黃魚。就是用這些小黃魚,拉著一幫子狐朋狗友,從皖係軍閥手中,買了十來杆德國造一些匣子炮,做起了綠林大盜。

沒過幾年,軍閥割據混戰不休,繼續補充勢力,我祖父為人豪爽,講義氣頗有古燕趙之風,將隊伍積攢了百十餘人,被大軍閥孫殿英招安了過去,做了一個尉官。

(孫殿英名魁元,祖籍河南小馬牧集孫家莊人,最初加入“廟道會”發跡廣結綠林好漢,1982年由蘇北折返,於馬蘭峪攜孫子徹營挖掘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