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錦雄博士:濟人利物 情繫社會(2 / 2)

同時,篤信道教的他,總是以道家體諒包容的態度處事,麵對得失、榮辱,寬仁大度、豁達包容。因而其人如玉,溫潤而謙遜、從容而澹泊。

推廣玉文化竭心盡力

一直以來,鄧博士致力於推動玉文化的發展,不斷提升業界的團結,同時亦竭力推動香港玉器市場不斷走向國際化。

據介紹,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玉石商人以家庭作業為主,在廣東道路邊擺賣,幾百檔形成市場,擠得水泄不通,因影響交通,在1984年,港英政府將他們遷到甘肅街玉器小販市場,人們也漸漸淡忘了廣東道才是玉器街的始祖。為了使香港玉器市場規範化及與國際接軌,曾從廣東道走出來的鄧博士沒有忘記發源地,認為廣東道玉器街隻要輔以適當的監管及宣傳,加上業界的自律,必定可以恢複遊客或顧客的信心,重振本港玉器市場的地位。為此在鄧博士擔任香港玉器商會主席期間,商會得到香港政府支持,為廣東道富玉器文化發展的街道而修建了一條長達200多米的玉器街,在行人路上以地磚鋪砌出“玉器街”、“ JADE STREET”的中、英文字樣,並在街頭豎立一塊引人注目、未經雕琢重約4千公斤的大原玉石作為地標,現已致送予“油尖旺區議會”。這條街的建成對於早年創業的玉器業人士來說有著回家般的親切感受,而對於後輩來說,無疑講述了一部玉器業的發展史,而今,廣東道玉器街早已得到政府正式批凖命名為“玉器街”。

如今,前來廣東道玉器街觀光的遊客,一走進街道的入口,即可看到一塊非常引人注目的巨型玉石立於街道側,這已成為了玉器街的亮點之一。現時的玉器街已不再單純的是一個貿易場所,它還發展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更集中地向玉器及旅遊愛好者們傳遞著最新的潮流信息,讓他們見證香港玉器業的發展史,其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

“玉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希望更多的遊客知曉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文化,讓所有來廣東道玉器街的遊客都不枉此行,同時,讓廣東道玉器街成為一個旅遊點。”鄧博士信心十足。他如是說,亦如是做。擔任香港玉器商會主席以來,一直致力於該會與其它商會之間的聯繫、交流,不斷推廣玉文化,其心所善,日月可鑒!

關注教育業,濟人利物

鄧錦雄博士還擔任廣東省花都區政協委員、擔任過廣東省博羅政協委員、廣東省英德市政協委員多年,問及其最關注的話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教育。“我希望多一點人有書讀”這是他心底最樸實的想法,也是他為之努力的方向。

多年來,現時圓玄學院副主席鄧博士在內地貧困地區捐資助學,希望工程達60間。捐資予廣州花都區圓玄中、小學及幼兒園學校。同時,他還是多間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校監或校董,常常勉勵老師互相與內地交流溝通,以達到集思廣益之功效,進一步提高教學素質,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不僅如此,在內地發生自然災害時,鄧博士總是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特別是汶川地震發生之後,他與一批熱心人士親赴汶川看望受災同胞,捐錢捐物。在回到香港後,還想方設法多爭取善款,希望為災區同胞多做點事。

另外,對於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的事業,鄧博士也積極支持。1994年,他投資河南汝州三佳水泥製造廠(鐵路),生產軌枕、道岔等係列鐵路產品。2002年,公司為高速鐵路研究開發了雙向先張法預應力無碴軌道板以及對無碴軌道板的力學性能檢測方法,這兩項在國內是首創的;2003年研發了適合隧道和橋梁上鋪設的軌下厚度160mm的超薄Ⅲ型軌枕及活殼式鋼模;2004年試驗並實施了軌枕生產低溫養護,成功開發了固定分絲板,提高了鋼絲定位精度和雙端放張減小殘留應力兩項新工藝。這些項目開發成果可應用在不同惡劣天氣的高速鐵路上,大大推進了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而且平均成本要比國外同樣產品低,而之前國內的這些產品都需要在國外進口。可以說,鄧博士開辦的河南汝州三佳水泥製造廠(鐵路),不斷為國計民生的事業添磚加瓦。

不管是經營玉器、推廣玉文化,還是服務社會,鄧博士都將一顆包容、仁愛之心融入,其收獲的必將是欽佩、讚許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