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原始混亂
阿那克薩哥拉所說的混亂不是一個可以立刻察知其用的概念。要理解它,必須首先理解這位哲學家對於所謂生成提出的觀念。因為,在運動以前,一切異類元素的狀態本身決非必然會造成一切“事物的種子”的絕對混合,如同阿那克薩哥拉所表達的。他想象這種混合是一種完全的混雜,連最微小的成分也是如此。其途徑是把所有這些元素基質仿佛在一個研缽裏研成粉末,從而能夠把它們仿佛在一隻攪拌罐裏攪拌而成為混亂。
人們也許可以說,這一混亂觀念毫無必要。毋寧說,隻需要假定一切元素的一種任意偶然狀態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假定它們被無限分割。一種無規則的並存已經足夠,不需要混雜,更不消說一種如此完全的混雜了。那麼,阿那克薩哥拉是怎樣得出這個困難複雜的觀念的?我們說過,是依靠他對經驗所顯示的生成的理解。他首先從他的經驗中吸取了一個關於生成的至不尋常的命題,這個命題必然導致關於混亂的理論。
通過對自然界中事物的產生過程的觀察,而不是通過對前人體係的研究,阿那克薩哥拉得出了這一原理:“一切事物產生於一切事物”。這是一個自然科學家的信念,它立足於一種多方麵的、歸根到底當然是極其可憐的歸納。
他這樣來證明上述原理:如果事物可以產生於其對立麵,例如黑產生於白,那麼一切都是可能的了。當白色的雪融化為黑色的水時,這種情況就確實發生了。他這樣解釋身體的代謝過程:食物中必定有看不見的肉、血、骨粒子,代謝時,它們各自分離出來,然後在體內同類相聚。可是,如果一切事物可以產生於一切事物,固體可以產生於液體,硬可以產生於軟,黑可以產生於白,肌肉可以產生於麵包,那麼,一切事物也必定已經包含在一切事物之中。事物的名稱僅僅表達一種基質相對於別的基質的優勢,那些基質的量較小,甚或小得幾乎不可覺察。在金——也就是人們權且稱之為“金”的東西之中,必定也包含著銀、雪、麵包、肉,不過比例極其微小,而整體則是按照占優勢的金的基質來命名的。
然而,一種基質怎樣能夠占據優勢,以多於其他基質的量填充一物呢?經驗表明,這種優勢隻能在運動中逐漸形成,優勢是我們通常稱作生成的那個過程的產物。另一方麵,一切事物包含在一切事物之中,這一點不是一個過程的產物,相反是一切生成和一切運動的前提,因而是先於一切生成的。換句話說,經驗教導我們,同類物不斷地(譬如說通過代謝)聚合起來,可見它們一開始並非互相依附和結塊成團的,相反是分散的。毋寧說,就我們目睹的過程而言,同類物始終是從非同類物中派生出來而移聚於別處的(例如在代謝時肌肉產生於麵包等等)。因此,不同基質的混合乃是事物結構的更早形式,在時間上先於一切生成和運動。
如果一切所謂生成是一種分離,是以一種混合為前提的,那麼就有一個問題:這種混合、這種互相混雜一開始要達到怎樣的程度。盡管同類物向同類物運動的過程,也就是生成,已經持續了極其漫長的時間,然而人們還是知道,時至今日,在每一事物中仍然包含著其他一切事物的碎屑和種子,它們等待著分離,而到處存在的不過是一種優勢罷了。因此原初的混合必定是完全的混合,也就是說,哪怕無限小的微粒也已經是混合了,因為擺脫混合要耗費無限的時間。在作以上思考時,阿那克薩哥拉執著於一個想法,即認為一切具有真正存在的事物都是無限可分的,不會因此喪失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