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於可持續性人才培養,美國確立了如下幾點:
1.終身學習。美國的終身教育不僅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人一生中的非正規教育。即在一個人的一生,教育都時刻伴隨左右,除了可確切含義的正規式教育,還包括除正規教育以外的其他一切學習形式。
2.跨學科教學。可持續性人才培養要求理解人和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聯係。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來自不同的學科,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應該體現有關可持續發展與各科之間的相互關係,鼓勵整體的思維。
3.係統思維。由於社會的經濟問題和環境問題越來越複雜,先進的技術可以用來輔助人類分析和綜合大量數據,但係統思維的重要性不能忽視。
4.合作。將各門學科,學校和商業,具有特別專長的人和企業之間都建立了合作。
5.多元化的視角。可持續發展型人才的培養要有文化兼容性,教育內容要體現不同的文化。教育來源於生活,並提高生活,使優秀的得以傳承,不足的彌補改進。
6.權利。可持續性人才的培養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對人類生活的負責人的培養方式,分享成功的經驗,通過多媒體技術等的傳播,為國際間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大家共同修正,共同提高。
三、國內可持續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
我國技工教育發展主要受地域和經濟的限製,以珠三角和南方經濟區為中心,呈輻射狀發展,北方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北方多為糧食大省,如黑龍江。但是,人才的自我主動提高,遠比社會的被動要求要有效得多,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是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如何構建技工院校優秀人才可持續性發展培養體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提出的重要問題。
對技工院校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後發現,有這樣幾個方麵:
第一,對可持續發展型技術人才培養的過程。培養優質的人才,需要科學細致的培養過程,需要不斷的改良、去粗取精,階段反饋培養效果,需要科學的設計。
第二,對可持續發展型技術人才培養的環境。可持續性人才的培養受家庭、社會和學校三個方麵的影響,以及培養個體的認知水平環境和社會關係環境,培養個體無時無刻都處在各個環境中,應該將可持續性發展的培養理念注入各個環境中。可持續性培養理念不是一個目標,它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貫穿於生活和學習中,陪伴每個培養個體一生,讓每個培養個體都從思想上理解並接受這一理念,才是真正的為社會培養了最有用的人才。
第三,對可持續性發展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方式。校企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以目標工作為導向的學習更能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以企業文化引導通用職業素質課程的改革,通過畢業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完成從學生身份到企業員工的正式蛻變,縮短企業需求和學校培養的直接距離。有效提高人才的高效運用。學校的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評價都有企業的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團隊訓練、員工培訓,都可在學校的理論指導下完成。雙方的有效互動,完成了可持續性人才的培養過程。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可持續性人才。培養優質的可持續性技能人才是根本,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