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征與實現途徑
教育探索
作者:鄭小容
【摘 要】 本文從隱性教育、文化、科技知識及網絡信息資源四個方麵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探討了有效實現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徑,主張加強圖書館軟硬件建設和館員素質建設;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加強網絡資源的使用與監管工作。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征;實現途徑
大學生是“中國夢”的生力軍,其整體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培養具有合格思想政治素質的人才一直是我國高校的一項特殊教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16號文件)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全麵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1]16號文件要求高等學校要積極利用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係統深入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高校采取多方麵措施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學者也從大學培育係統的各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進行了研究。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三大支柱”(教師、圖書館、實驗室)之一,是高校培育係統最主要的載體,必然也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圖書館在教學科研的重要性日益劇增,已成為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但其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卻一直未得到有效的發揮。目前,關於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方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實現途徑、[3-5]圖書館與思想政治教育關係等方麵,[6, 7]在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方麵研究較少,沒有較好的理清圖書館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嚴重製約了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這也是當前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過探索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有效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給予有益的啟示。
一、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圖書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即圖書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種間接的、內隱的方式使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這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很難準確地進行評價,但又是客觀存在的。間接性是圖書館隱性教育的主要特征,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式政策課等教學形式相比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隱蔽的、不易察覺的。圖書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發揮依賴於大學生的自覺認同,大學生在內容選擇上具有主動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則是通過政治、文學、科學知識等引起的共鳴逐步影響讀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尤為重要的是,圖書館的這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力是持久的,由於這種隱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讀者,這種方式一旦在讀者身上形成具有個性特征的思想政治素質,必然長久的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
2、以文化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高校圖書館的文化資源是圖書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資源。一般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曆史現象,是社會曆史的積澱物,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8]因此,文化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資源必須通過某種文化形式表現出來,而文化也必能體現一定的價值觀等思想內容,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圖書館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管理、傳播這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為其圖書館功能的延伸也必然會以文化的巨大作用顯現出來。
在人的整體素質中,文化素質是最基本的素質,對人的整體素質具有決定的影響,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必然會影響其思想政治的高度和認識的追求。圖書館是大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大學生閱讀書籍的主要資源。書籍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一本優秀的書籍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大學生正處於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圖書館通過開展“新書推薦”、“新書通報”“讀書月”等宣傳活動,引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合適的書,通過讀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讀書中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潛移默化的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在讀書方麵,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是熱愛讀書的典範,他們將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說道:“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