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東山古建築上的民俗秘密
新收藏
作者:倪方六
到蘇州東山,走老街,看古巷,觀古建……是一大樂趣。東山古建具有外觀恢宏、造型輕巧、色彩淡雅和內觀華麗、梁架工整、裝修洗練、彩畫秀美、雕刻精致諸特點。盡管建築規模大小不一,但在風格上相對統一、和諧。
東山古建上民俗學密碼,不少人可能並不知道。
東山的“風水”
東山人在擇址、破土時,必請陰陽先生前來相地擇吉。陰陽先生是堪輿家的俗稱,他就是人們常說的風水先生。
陰陽先生被請來後,都會在農家力所能及的範圍裏選擇宅址,確定方位。選址定位常常選禦寒防暑之地,以前有平坦開闊之地、略彎的河流為佳,無“衝”為上,有“衝”為下。箭形的河、筆直的路、露天糞坑、高大墳墩、屋脊的蚩尾等物對準大門為“衝”,不宜選。
與中國其他地區一樣,東山房屋在朝向的選擇上,也流行坐北向南,喜陽惡陰,這是盡量給房屋給“陽氣”。主屋多朝南,但朝南忌正南向。在中國傳統建築論理,正南和正東煞氣太盛,一般民房難以承受,壓不住,隻有皇家的金鑾殿、官府衙門以及寺廟、道觀才能取“子午向”,一般都是取南稍偏東或南稍西向。
雖然造房子講究風水,家家都想有個好風水,但東山人並不搶風水,這是十分難得的。
東山民房基址多選在山麓山坡處,可因地就勢建築房屋,誰高誰低並不計較。但在大山塢或小塊平地上,毗鄰的幾家,屋基地的相對標高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傳統認為,誰家的屋基低,誰家就得晦氣,不吉利。各戶的屋基一樣高低,誰也不占誰的便宜,有福大家享。
倘若有人不遵照統一標高造屋,可到別處另建。但是如果有後來者,也必須接受這個前麵的標高。這是一條約定俗成的鄉村規矩,誰不遵守誰理虧。
而在建房時,也要左鄰右舍的感受,脊忌對準堂屋及明間正梁,以免煞氣傷人;對門有煞氣,忌開門見峰。前包沿的簷水和後包沿的簷水,兩家之間不能相連,這也犯忌,即俗話說的“前沿接後沿,年年哭漣漣”。
過去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倘若村子裏發生難產、火災、小孩溺水等意外事故,賬都算在不守規矩,“破壞風水”的那戶人家頭上,要向受害人家賠禮道歉認不是,燒香點燭,齋豬頭,放炮仗,以消除不吉。
東山的“陰陽”
東山中型以上的宅第,一般都是前堂後寢,以廳堂後簷的庫門為內外兩宅的分界線。廳堂是外宅的中心,供婚喪慶典和接待貴賓之用;內宅是主人的生活起居用房。
小戶人家一般隻有牆門間和樓兩進,但也強調“暗房亮灶”,以符“亮灶發祿、暗房聚財”之說。房屋間數也有講究,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舊時農家在建築上相信奇數吉利。他們的住宅廳堂,千篇一律都是正屋三間,加上其他設施,總數也是奇數,這裏麵就含有風水的秘密。
房子建好,不能隨便入住。
《東山鎮誌·習俗》記載,進宅之前,要請陰陽先生算算。進憲後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在灶上燒“發祿火”,連續燒水直到把灶烘幹;其次是祭祖宗,即祭家神,家神是全家的守護之神。一桌酒席放廿四雙筷,意即包括所有列祖列宗在內,撤桌後要把祖宗靈牌搬到家堂樓上,無樓的把放牌位的木龕掛在明間之後間的頂上。祖宗牌位安置後,再置一桌酒菜用來祭宅神,宅神是保護家宅安泰之神。祭畢,方可搬家具進來。
過去,入住後家裏如果有人生大病,則要請道士念經,用雞血灑於宅院四周,稱為“破法”。
需要時,會再請來陰陽先生診斷風水上的毛病,查出問題後要施法術“解衝”,以求辟邪。一般會采取厭勝之術,此即俗話所說的“一物降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