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州東山古建築上的民俗秘密(2 / 2)

走在現在的東山老街古巷裏,細心一點便可以發現陰陽先生的厭勝遺跡。由於東山麵積有限,地理空間嚴重不足,所以即使宅基地有風水問題,也隻能在上麵建房。解決問題的辦法便是采取施法鎮宅。

東山的“怪字”

常見的,是在牆跟門邊置鎮宅之石,常用五種石——

“山海鎮石”,在一塊長約1米、寬0.45米左右的條石,陰刻“山海鎮”三字,將鎮石放置在路口、門口或其左、右側均可。

“石敢當”,為了增化法力,一般請出“泰山神”,陰刻“泰山石敢當”五字,豎在屋角,對準直衝而來的弄口。

“石磨盤”,有時直接用半爿磨盤 放在大門邊的牆上。

“ 碑”,這是相當特殊的一種鎮宅之石。關於這個字,許多人看後的第一反映是“認不識”,其實是“捽”字的俗體,動詞,念zuó,是民間不規範的寫法。除了 這種寫法,民間還將“捽”字寫作“ ”。

“捽”在吳語中使用普遍。此字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釋,“捽,持頭發也。從手,卒聲”。

那此字刻於鎮宅之石上麵,用意又何在?這與禦碼頭前康熙皇帝所書的“蟲二”二字有根本不同,康熙那是即興、遊戲之作,而這裏的“捽”並不隨便。

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捽”字與不例外,其民俗學原理也在“表意”二字上。刻在石碑上的“捽”字,意欲用來嚇乎妖魔鬼怪——小鬼,如果你敢來作祟,揪住你的頭把,摔死!如此厲害的字,鬼怪能不怕嗎?

東山的“避邪”

牆上門頭置辟邪之物,這類物件主要有五——

“八卦圖”,在一塊直徑一尺左右的圓形石上,雕刻出八卦圖案,砌在大門左邊的前包簷牆上。

“黃老虎”,砌在大門左邊牆上,用泥灰塑造一老虎頭,頭頂塑“王”字,齜牙咧嘴,形象凶悍,因塗以黃色,故稱黃老虎。

“瓦老爺”,陶瓷製品,身長給一尺,麵目和善,表情呆板。傳說中,瓦老爺的原形是薑太公,當年薑太公成仙歸天時,天上的神位已坐滿,玉皇大帝隻好封他為“瓦老爺”,替百姓護衛宅院。瓦老爺也受香火,但香火必須在燭上點燃,不在燭上點燃的香火他是享受不到的,蘇州人因此遂有燭上點香的習慣。瓦老爺地位雖低微,但神管不了,妖魔鬼怪卻怕他,所以他能壓邪鎮宅保太平。

“照妖鏡”,原來是圓形銅鏡,現在改為玻璃圓鏡。有的嵌在大門上麵檻上,有的嵌在脊枋上。東山人過去相信妖魔鬼怪從來不知自己的模樣,當它們企圖進屋作祟,走到大門前,照妖鏡使其看到自己的猙獰麵目,從而嚇退之。

“千隻眼”,圓形的網狀物,用微型魚叉懸掛於大門上的檻上。那一個個網孔表示一隻隻眼睛,如果鬼怪來了,逃不過監視,也逃脫不了,會被被捉住,“千隻眼”與“照妖鏡”是一個民俗功能的兩種形式。有時還在後麵再貼“照妖鏡”,以增加法力。

如果朝東山古的古建屋脊上看看,還會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屋頂做蚩尾脊或紋頭脊、鴟吻脊,傳說他們都是魚尾星的衍變物,相傳是魚尾星是水精,能化解火災。

與蚩尾脊具有相同民俗學原理的,還有“磚雕魚”,常砌在塞口牆上。大家都知道,魚是水中動物,可克火災呢……

這些零散於全國各地的辟邪民俗,能在東山一個小鎮上集中見到,不能不說是一個民俗奇跡,稱之為天然民俗博物館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