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流縣農民收入分析與增收途徑思考(2 / 3)

三、農民增收速度減緩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因素。遇上洪災或旱災,如:2010年7月1—3日洪災給清流縣農業生產造成影響,僅漁業生產損失就達2800萬元;2012年由於遭受冰雹災害,全縣烤煙比2011年減收2700萬元。二是設施農業建設滯後。清流縣在4.2萬畝苗木花卉基地中有90%以上屬於粗放經營設施農業建設滯後製約了花卉、苗木等產業加快發展;三是農業產業化、社會化服務滯後。全縣230多家農民合作社屬於初級發展階段,農業產業化、社會服務化水平相對較低。四是龍頭企業缺乏資金扶持,帶動能力不強;五是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較差,缺乏市場意識,信息閉塞,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和開拓市場的能力較差。

四、農民持續增收的主要途徑

保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是關係到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全局的大事,增加農民收入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結合清流實際,農民持續增收的途徑有以下六個方麵:

1.抓政策落實,營造環境促增收。全麵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為契機,在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的基礎上,全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抓好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地方政府要出台相關的支農惠農政策,探索和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為農民營造一個發展經濟的良好環境,確保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

2.重點抓好六大產業,培育特色促增收。由於市場經濟是特色經濟,特色出競爭力,特色出效益,因此,必須因地製宜,局部突破,在發揮優勢中調整結構,在突出特色中實現增收,重點抓好六大產業:

──水果。利用清流縣230萬畝林業用地和40 萬畝非林用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規模、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的水果產業。當前,要在現有9萬畝水果基地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老果園改造,側重抓好水果“三蜜”(蜜雪梨、早溫蜜、水蜜桃)的品種改良,提高果品質量,使水果產業每年都有較大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產業。

──苗木花卉。通過幾年的實踐,苗木花卉已經成為清流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如:嵩口鎮立新村全村89戶農戶中有73戶從事苗木產業,2013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0元,其中苗木收入占80%,成為苗木專業村;嵩溪鎮青山村60%以上農戶戶從事花卉生產,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13300元,成為農業部第三批認定的全國花卉示範村。當前,要充分利用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經濟區的若幹意見》、清流升格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為契機,以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為依托,進一步擴大花卉種植麵積和完善花卉種苗繁育中心、花卉物流中心等建設,提高花卉種植基地設施的科技,使清流花卉產業成為現代高效農業的典範。

──水產品開發。清流縣擁有水麵資源4.5萬畝, 其中可開發利用水麵資源3萬畝,要以沙蕪、嵩口、 龍津等區域水麵開發為重點,實施大水麵淡水養殖,切實抓好10000畝網欄庫灣養殖和大河增殖流放工程。

──烤煙生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烤煙生產業績曾一度輝煌,成為清流經濟一大支柱產業,2013年僅烤煙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50元,為清流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當前,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烤煙生產仍然是清流縣農民增收的一個強項,烤煙仍然是清流的一大支柱產業,要擴大烤煙種植麵積,加大煙田整理力度及新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使烤煙生產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