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農民收入分析與增收途徑思考
三農視野
作者:溫昌良
[摘 要] 清流縣近五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家庭經營收入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影響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設施滯後以及農業產業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低。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是:抓好水果、苗木花卉、水產養殖、烤煙、蔬菜、豆腐皮六大特色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產業化經營;完善社會化服務體係,提高服務功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抗災能力;加快小城鎮建設,實現“城鄉互補”。
[關鍵詞] 農民增收 途徑思考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07-02
清流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22個中央蘇區縣之一。蘇區是清流的政治優勢和響亮的品牌,在各級各部門的重視、支持和老區人民的艱苦奮鬥下,老區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老區麵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但是,近5年來,作為衡量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指標之一的農民收入,卻出現了增長減緩的異常現象,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分析農民收入的變化情況,找出影響農民收入的製約因素,采取措施保證農民增產增收,這不僅是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而且是實現我國經濟建設戰略目標的重大問題。
一、基本情況
清流縣總麵積1825萬平方公裏,轄13個鄉鎮,111個行政村、共3.4萬戶,農業人口12.5萬人,勞動力7.7萬個,耕地麵積15.27畝,水麵資源4.5萬畝,林業用地234萬畝,森林覆蓋率84%,木材蓄積量1200多萬立方米,既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又是全國重點林業縣和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也是我國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國羅漢鬆生產基地。
二、近幾年農民收入的變化及其特征
2009年─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逐年增加,5 年分別為6209元、6901元、8177元、9289元、 10320元(按清流縣統計年鑒資料,未扣除物價因素)。其間有幾個明顯特征:
1.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減慢。2009年至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從6209元增加到10320元,5年淨增4111元,但增長速度不穩定,到2012年後增長速度呈下降趨勢,各年增加的速度分別為10.1%、11.1%、18.4%、13.6%、11.1%,2013年增長速度比2011年下陣7.3個百分點。
2.家庭經營收入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收入來源主要在四個方麵:一是從事家庭經營收入;二是外出勞務收入;三是從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得到的收入;四是從其他渠道獲取收入(指投資分利、轉移收入及其他),2013年,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比重占66.5%,外出勞務收入占比重為27.5%,從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得收入比重為1.9%, 其他渠道獲取收入占比重4.1%。來自農、林、牧、漁、第一產業在收入中仍然占主導地位。
3.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農業經營性收入呈下降趨勢。2009年以後農民外出務工為主的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幅度繼續增大,2013年,清流縣農民外出務工收入3.5億元,人均2834元, 占當年農民人均收入40.3%,比2009年增加1679元,增長1.45倍。農業經營性收入呈下降趨勢。2009年,農業經營性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總額38.5%,至2013年下降到30.45%,下降8.1個百分點。
4.中央支農力度加大,政策性轉移收入不斷提高。2004清流縣進行農村稅費改革以來,隨著中央惠農政策的落實和資金補貼力度的加大,2013年糧食綜合整補、農機補貼3742萬元,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299元,比2003年增加114元增長61%,比2009年增加77元,增長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