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農技推廣係統信息化建設建議
農業經濟
作者:黎學忠 周曉雲
[摘 要] 本文從武定縣農技推廣係統信息化建設現狀入手,分析存在問題是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信息收集和處理落後、機製不適應、信息網絡人才缺乏,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加快推進種植業信息化、提升農民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服務體係、加強信息資源整合等四條建設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 農技推廣 信息化建設 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11-01
一、武定縣農技推廣係統信息化建設情況
1.建立了縣級局域網。農業內設各部門關係密切,信息交換量大,開通縣級局域網,實行無紙化辦公,極大地提高了部門間辦事效率,加強了部門間合作。
2.建立了武定農業信息網。涉及農技推廣、植物保護、土壤肥料和作物種子等農技推廣等欄目,自開辦以來,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信息量豐富,界麵美觀友好,點擊量大幅上升。
3.建立了數字鄉村網。鄉村網由縣鄉兩級更新,11個鄉鎮將所轄128個村委會1132個自然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時錄入向社會發布。
4.建立了信息公開網。將相關農業、農村、農技推廣信息收集後,把適宜公開的信息及時向社會發布。
5.與武定電視台合作。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進一步實施,農村家用電視已基本得到普及,廣大農民基本上可以在家裏了解國家大事和所需要及時掌握的農業基本信息。根據這一形勢,針對我縣主要農作物情況,結合農事季節,與廣播電視局合作,定時不定時的宣傳農技推廣新聞、政策、技術,深到受本縣老百姓的歡迎,也提高農業技術部門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促進了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
6.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在農事生產的關鍵時期,與氣象部門合作,利用“120”氣象服務終端,將當前主要農事要點或病蟲防控措施等編成提綱發布,此做法簡單、快捷、效果好,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歡迎。七是與移動公司合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將農業適用技術編製成短信,通過“三農通”信息服務平台,向全縣開通三農通的手機用戶發布,此做法覆蓋麵廣,不受空間限製,方便快捷,效果不錯,群眾評價高。
二、武定縣農技推廣係統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盡管多數地方領導已具備了農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的概念,但對具體實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撐體係不夠了解。有的少數領導對信息化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所謂信息化不外乎就是電腦打字、計算機上網,在互聯網上報幾個數據,還有極個別領導認為,雖然互聯網、信息化很重要,但現在實施還太早,起的作用還不是很明顯,存在著等待、觀望的思想。在投入方麵,不僅是資金投入不足,還存在政策、人力和組織機構投入不足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全縣縣鄉農技推廣部門保有量在60台左右;共有土壤化驗設備1套6台,農殘檢測設備13台套。
2.信息收集、信息處理比較落後。我縣的農業信息標準化程度還很低,指標體係不健全,收集方法還不夠科學,收集點還不足,覆蓋麵還不夠,對農業信息體係內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規範,影響了農業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此外還有處理手段落後,傳輸工具落後等。個別地方還缺乏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手段,在信息處理方麵有的還停留在手工階段;對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運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