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疾病原因。
這是以往容易忽視的原因。阿道夫?希特勒患有嚴重的胃病,就是現在每天電視廣告中狂轟濫炸的“胃疼、胃漲,胃絞痛”。受腹中積氣折磨,這個曆代最偉大的統帥放屁不能自控,其素食習慣更加劇了這種狀況。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告訴一位醫生:“我腹部絞痛的厲害,甚至有時想尖叫!”但在1936年,他從一位柏林的江湖騙子西奧多?莫勒爾那找到了安慰。此後8年,這個騙子一直給他開固定劑量的凱斯特醫生發明的治屁藥丸。藥方中有馬錢子(一種含士的寧的種子)堿和顛茄(含有阿托品)堿——換句話說,兩種致命毒藥。事實上是這個長期服用毒藥的人在指揮全球性的戰爭。他的一些的怪異舉動也就不難得到解釋。
希特勒不吸煙、不喝酒,吃素的結果反倒有損於他的健康。他廉潔自律,他的女友愛娃臨死前還惦記著借別人錢的事。希特勒也沒有生活作風問題。很多作品中把愛娃稱為“情婦”。兩人都是單身男女,何來情婦之說。
就是這個對自己要求嚴格到近乎苛刻的人發動了二次大戰,屠殺了600萬猶太人。
1941年德軍攻打蘇聯期間。他每個禮拜就要吞下120到150粒治屁藥丸。1944年末,終於有一位叫歐文 ?吉斯林的隨軍醫生看到希特勒的早餐裏有6顆小黑藥丸時就要了下來。之後經過研究,120顆藥中含半克士的寧和半克阿托品,阿托品作用於神經係統中樞,剛開始它隻起刺激作用,以後產生麻痹。它主要使人的前腦受到影響,使人產生逼真的快速意識流,多話,興奮,幻視幻聽振發的譫忘等症狀,後者可以使人平和安靜,也可以使人精神錯亂,行動狂暴。士的寧在服用一段時間後,還能造成欣快症和對光線、聲音的極度敏感。吉斯林醫生自己服藥作了實驗,親身嚐到了狂怒和對外界刺激極度敏感的滋味。
西奧多?莫勒爾醫生因此被當即撤職,苟且逃過一死。可希特勒自己的健康,卻由於長期日複一日地對屁發動閃擊戰,已受到嚴重損害,並且他的精神錯亂也加劇了。1944年7月20日,暗殺事件後,希特勒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摧殘,他的健康江河日下。6個月後的1945年4月29日,在朱可夫的蘇軍離他一條街時在自己的堡壘中舉槍自盡。
他曾經說過:判斷一個男人一是看他娶怎樣的女人;二是看他怎麼個死法。愛娃自願從後方來到他身邊,當了一天的新娘,然後新郎新娘攜手並肩走向來世。戈培爾夫婦連同六個孩子(戈林的女兒都活下來了,如何忍心讓孩子們陪葬?),以及總參謀長等跟隨他們的元首舉槍自盡。
順便交待一下希特勒的兩個難兄難弟:墨索裏尼被遊擊隊殺死後(一說滅口)倒吊在菜市裏;東條英機死得與大肆吹噓的武士道精神不符:肚皮上用藍墨水畫出心髒的位置,開了兩次槍仍沒有死成,隻得窩窩囊囊地靠盟軍的絞刑架了卻殘生。
其五、性格及其它因素。
“我的德意誌同胞們,親愛的同誌們,我想,這是很少有的:一個人在20年以後依然可以站在他的支持者前麵。布且在這20年裏,他的計劃從來不用調整……”
這是電影《帝國陷落》開始,希特勒考核打字員時的講話。目標確定後還要不斷通過實踐檢驗,根據情況及時修正完善,這個常識在希特勒那裏也成了問題。“計劃從來不用調整”?不要以為這是翻譯錯誤,希特勒一貫是以不變應萬變,麵對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一成不變如何能行?對此不用贅言。問題是好多事情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這時候就要當機立斷,與時俱進。
希特勒在緊要關頭缺少軍人的才幹。這可能與他沒有係統性地受到過軍事理論學習有關。他嘲諷軍官們在軍事院校裏隻學會了使用刀叉,而他連軍事培訓班的食堂都沒進過,從下士竄升到三軍統帥(其實是一軍統帥,對海空軍基本不過問)。1940年納爾維克戰役到了關健時刻他沉不住氣了,約德爾又拍桌子又瞪眼,他才打消了撤退的命令。
希特勒飽覽群書,受益匪淺,傾向性也很明顯。尼采、叔本華、黑格爾等的著作他百看不厭。據說《腓特列大帝傳》好多章節他倒背如流。年輕時集中學習了馬克思主義,“這是一門摧毀的學說”。他這樣評價。他也讀過《孫子兵法》,從他指揮戰爭的造詣來看,學習成績不是太理想。
希特勒辦事不分輕重緩急,總想一蹴而就。巴巴羅薩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人們常說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這位德國元首正好相反。對於技術性的數據報表記憶力驚人,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
希特勒有一定的藝術素養。青年時代靠繪畫為生,除養活自已,還有餘錢上維也納歌劇院。他酷愛音樂。說句題外話:如果當初希特勒順利考入維也納藝術學院,也許曆史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那位拒絕希特勒入校的考官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開句玩笑)。
希特勒的藝術氣質不是裝腔作勢。他與藝術家們在一起時感到很自在。與嚴謹的軍人們打交道時,他的這種隨心所欲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有時還從自已稿費中拿出錢賄賂將軍們)。巴巴羅薩計劃中,軍人們一致認為莫斯科是戰爭的重心,是首先攻取的目標,而他將莫斯科放到最後,把攻占莫斯科做為謝幕前的高潮。藝術家內心大多是脆弱的,行事風格優柔寡斷。色厲內荏而缺乏冷酷無情決斷。
侵蘇戰爭中,要麼以莫斯科為主攻方向,要麼以奪取德國急切需要的石油為目標。整個1941年8月,希特勒與軍方意見相左相持不下,好不容易壓服將領們將部隊拉向南方,全殲蘇聯西南方麵軍,取得基輔會戰的全麵勝利,接著應當乘勝前進地,入冬前進入高加索。但他又屈從於將軍們進攻莫斯科的意見,發進台風行動,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弄得兩頭落空,費力不討好。
又如對待弗拉索夫的事。直到1944年底,他才屈尊讓弗拉索夫組建俄羅斯人民解放軍。雨後打傘何所益,三年前幹什麼去了。
盡管納粹戴著專製、獨裁、集權的帽子,事實上,德蘇兩國的政治體製還是有區別的。大家通過影視資料可以看到,召開軍事會議時,希特勒與將軍們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他的肺有毛病,但為了使他的意見占上風,屢次逼得希特勒用最大的肺活量咆哮一陣,然後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相比蘇聯,當斯大林說出自己意見時,大家爭先恐後雞啄米似戰頭稱是。朱可夫是少有的敢於反駁斯大林意見的人,充其量也僅僅是一次性的反駁:斯大林同誌,我認為應該向×××方向進攻。當斯大林嚴厲地瞪一眼說:政治局(他全權代表政治局)已經定了,就這麼辦了。元帥也就坐下來了。(斯大林至少給參加會議的人一杷椅子,不象可憐的德國元帥們隻有站著和“我的元首”說話,難怪人家那樣敢於爭辯——站得煩躁了嘛)。
巴巴羅薩前希特勒頒布了旨在槍斃政委的《政治委員命令》,古德裏安把這個命令寄了回去。這在蘇聯是不可想象的。
盡管元首禁止弗拉索夫組織部隊,不準在德軍中招募蘇聯人,由於傷亡慘重,早在1941年8月,武裝黨衛軍率先招收俄國人、烏克蘭人從事後方勤務。到年底約有三十萬東方誌願者在德軍中服役。弗拉索夫在部分德軍將領支持下積極活動,極力宣揚他的建立新俄羅斯的夢想。
由此可見,希特勒的專製相對鬆散,下屬有相當的自主權,加上納粹執政的時間較短,一些民主傳統延續了下來。戰前除猶太人德國人民外享有一定的自由,比如自由出入境。工人定期享有度假等福利(勞動源於快樂)。德國農民享受補貼,在屬於自已的土地上自由耕種。德國經濟是市場經濟,類似於國家資本主義。蘇聯是高度而全麵的集權,農民在集體農莊組織生產,實行高度的計劃經濟。然而從這場戰爭來看,德國工廠直到戰爭中期還在實行一班製生產,而蘇聯實行嚴酷的戰時共產主義,調動一切力量支援戰爭。當德國的婦女們推著嬰兒車漫不經心地散步時,強壯的蘇聯婦女已生產出了成千上萬的炮彈。蘇聯確實做到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一些先進武器是科學家們在獄中發明的。這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二戰主要交戰國中,與英美相比,德蘇都是專製主義的。納粹的專製是急性傳染病,來得快,去的也快;蘇聯是慢性病,在二戰結束45年後解體。消除專製,避免戰爭,建立和諧民主的社會,這是人類發展的根本任務。
謀事在已,成事在天。二戰的時候,德國麵臨了三個前所未有的強人(羅斯福(號稱“蜘蛛”)、丘吉爾(“百年才一個的人物”)、斯大林(冷酷的“鋼人”)領導的三大強國的圍攻,這三個領導人,非常精明狡猾,絕對不是梅特捏、威廉三世和亞曆山大二世可以比擬的,而他們的國家力量也遠遠強於拿破侖時代的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希特勒的戰敗很可能是一種命運的詛咒,沒有丘吉爾的堅定和不惜一切的犧牲精神,英帝國很可能就在澳大利亞的勸說下與德國議和投降了;沒有斯大林冷酷無情的鋼鐵手腕,俄國不可能成為一個工業大國,更不可能驅使萬千生命不顧一切的拚死抵抗;沒有羅斯福的深遠見識,和主動引導,美國強大無比的孤立主義絕對會把美國引向中立。 而這三個國家任何一個出現了上述情況,那麼都會導致這場戰爭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結局。
蘇德戰爭過去60多年了,然而這場人類自今最後一場大國間的全麵戰爭留給人太多的思考,戰前普遍看好的納粹最終敗倒在俄國的茫茫雪原。德蘇戰爭這種匪夷所思的結果也將是人們不斷探求新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造福明天的長久課題。從新的角度探索德國失敗的原因,以通俗戰爭推理小說的形式論證闡發,從而揭示出更深的內涵,這就是本文的最終目的。
本文以合理的推理和翔實的史料為基礎,真實再現了波瀾壯闊的二戰畫卷,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扭曲,對戰爭中的苦難和一些醜惡的人性進行揭示,涉及到一些秘聞趣事,內容涵蓋政治與經濟、天文與地理、兵器與軍械、人文與自然等方方麵麵,集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鑒賞性為一體,寫作手法細膩,感情豐富,立意新穎,觀點大膽,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寫實作品。
需要強調的是除上述外本文主要是做為小說欣賞,前言外的情節純屬虛構,切勿對號入座。本人是下崗職工,沒有陪別人打官司的精力和財力。
下麵就讓我們共同穿越進入五十年前,進入曆史的另一個岔道,來看看希特勒在相對清醒客觀的情況下,引導德蘇戰爭本應走的離勝利最近的那條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