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美珍稀的清代十朝刻花宮錢(1 / 1)

精美珍稀的清代十朝刻花宮錢

老董泉苑

作者:韓文岐

清代自順治朝起就有鑄造和使用宮錢的習慣,主要用於撒帳、後宮細軟包袱紮角、良辰吉日宮燈下懸掛以及賞賜有功大臣等。這些錢與流通錢相比,銅質更加精良,不僅直徑大,形製、製作也有明顯差異,既不同於製錢,也不可與普通民俗花錢同日而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宮錢品種。

本人收藏的清代從順治到宣統十朝宮錢,除鹹豐錢稱“重寶”外,其餘皆稱“通寶”,直徑在33至35毫米之間,重12克至13克,屬清代通寶錢中的大型錢,且麵背錢緣寬闊,其上刻有喜慶吉祥的精美花紋,顯得雍容華貴,是皇家貴族的象征。錢緣及錢背上有的為吉語,多數是吉祥圖案。這些圖案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有象征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的穀紋、魚紋;有寓意大清王朝如日月恒久、與日月同輝的日紋、月紋;有代表大清盛世繁榮興旺、四海升平、五州祥瑞的繁茂的花草紋、祥雲、瑞雀、瑞獸紋等。“鹿”與“祿”同音,錢上的鹿紋是盡享福祿的意思。其中“雍正通寶”背上的圖案尤其引入注目,耐人尋味。寶劍代表武力,代表強盛;北鬥星能引領人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錢幣上的北鬥紋寓意大清王朝是民眾心目中的北鬥星,天下萬物皆心向朝廷永不動搖;龜是長壽動物,龜紋象征長壽、長久。綜合起來就是:大清王朝威武強盛,國泰民安,普天之下萬民景仰,眾望所歸,大清基業定將萬年永續。宮錢上的這些吉祥紋飾堪稱中國吉祥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清代宮錢鑄量稀少,流出宮外的更少,時至今日能集全十枚實非易事。這套宮錢頗具收藏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責編:丁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