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質檢數據服務國計民生
信息化研究
作者:肖揚文 魏穎吳
“政府數據開放”在我國尚屬新鮮話題,但國際上早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國家戰略和自覺行動。2009年美國數據門戶網站data.gov上線,開放數據運動隨之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興起。2013年6月,八國集團首腦在北愛爾蘭峰會上簽署《開放數據憲章》,與會各國共同承諾,在2013年年底前,製定開放數據行動方案,最遲在2015年末按照憲章和技術附件要求來進一步向公眾開放可機讀的政府數據。此外,巴西、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挪威、菲律賓、南非、英國、美國等八個國家也聯合簽署了《開放數據聲明》,成立開放政府合作夥伴(OGP,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截至2014年2月10日,全球已有63個國家加入開放政府合作夥伴。
從目前全球參與開放數據運動的國家來看,既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發達國家,也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加納、肯尼亞等發展中國家。國際組織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UN)、世界銀行(WB)也加入開放數據運動,建立了數據開放門戶網站。
開放數據運動經過近五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實例證明,在推動政府管理與服務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麵具有非凡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政府數據開放和社會化利用已經成為政府在互聯網時代構建新型管理與服務模式的基礎性支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政府信息化的發展新潮流。
經過長時間的係統化研究和反複論證,我們認為建設“質檢數據開放與應用共享平台(以下簡稱’平台+)”,逐步麵向全社會開放質檢行業數據的時機已經成熟。平台的建設不僅代表了我國質檢行業“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創新行業管理”的決心,也是我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切實踐行黨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重大舉措。我們有條件、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建立政府行業信息資源利用新模式,創新社會管理,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中充當排頭兵,發揮表率作用。
我們作為社會生產服務領域的專業質量監督機構,質檢數據涵蓋民生及生產各個方麵,率先將質檢數據公開,將具有深刻的政治及社會意義。推動服務型和開放型政府建設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和開放型政府的深化改革總體思路,國家質檢總局支樹平局長也明確提出質檢總局要具備主動作為的戰略思想以響應黨中央改革的號召。
質檢行業數據開放將以公眾為中心,緊緊圍繞社會企業、團體和廣大民眾的實際需求,采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構建整體、開放的社會化服務平台,助力質檢行業信息化從條塊分割走向協同合作,從封閉邁向開放,實現我國各級質檢部門與社會的直接互動和溝通,以便公眾更加深入而及時地了解質檢行業的各項政策及工作內容,積極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我國的質量監督管理和質檢行業本身建設。推動行業創新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以美國為例,Data.gov成立僅兩年多,就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企業參與,激發了大量的前沿創新和應用。比如,美國Panjiva公司開發的外貿平台服務就是利用Data.gov開放的海關數據,幫助企業分析行業潛在合作夥伴的在本地市場代銷公司是誰,貨物發自何處,供貨多少,保價多少,貨物品種是什麼,目標客戶是哪些,銷售狀況如何,守約情況如何,能不能按時付款等等。目前,圍繞Data.gov而產生的應用開發團隊已有好幾百個。據統計,通過數據開放,2013年美國在政府管理、醫療服務、零售業、製造業、位置服務、社交網絡、電子商務七個重點領域產生的潛在價值已經達到了2萬億美元。
質檢行業在質量管理、計量管理、通關業務、衛生檢疫監管、動植物檢疫監管、檢驗監管、進出口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監督、執法監督等方麵積累了大量的可公開高價值數據。這些數據與人民日常生活直接密切相關,且具有涵蓋範圍廣、數據類型多、來源多樣化和數據量大等特點。這些數據一旦麵向社會公眾開放和共享,左規範企業生產,打擊假冒偽劣、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等方麵定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真正讓政府數據從權益走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