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其餘補齊(1 / 2)

有的朋友說寫的太大也太亂 是不是沒有大綱? 其實不然 不過還是依照他要求的寫一個介紹

修行:天地之間固有靈氣,六界雖叫法不同,究其本質均以天地靈氣入體提高自身。修行者通過將靈氣導入體內進而結丹開始修行之路。妖以丹化形,人以丹成嬰,仙以丹出神,無論修行之路如何不同,本質上都是對丹的修行與加強。因此,丹品就決定了修行境界的上限

丹品:丹品決定了修行的上限,但下級丹品卻可以依靠吸收同屬性的丹以提高自身的丹品,從而提高自身的修行上限。

屬性:丹品的區別決定了不同的屬性。華夏屬性大多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大屬性為基礎,其他神界均有其主流屬性。基礎屬性之上會衍生出特異屬性,特異屬性與基礎屬性在極致時難分高低,但未到極致時,特質屬性通常要強於基礎屬性。

規則:也稱為道,即為掌控天地之間的規律。而規律有簡易,道也有不同,大道壓製小道。如同鋒銳之道就是小道,隻是劍道的一部分,所以自然被劍道壓製。

力量體係:1-9階【還受限於屬性,修行的功法與技能都收到天賦屬性的限製】 →

王級【掌控到了規則的力量,也就是道的力量。可以以規則也就是道來提升戰鬥能力,但是也僅僅是提升自身的能力,而無法影響到對手】→

皇級【在規則也就是道的領悟上有所提高,已經可以通過規則和道來影響對手,規則覆蓋從自己擴展到了他人】→

帝級【不僅僅掌握了一條規則】→

至尊【一條規則領悟到了極致,壓製所有同類的規則】

五帝九州:第一次六界大戰之後華夏的至尊級頂層力量,坐擁華夏五嶽之上。將華夏分為五個行政區域庇護管理。並因此出現了華夏五省,由華夏五帝分別管理。其中黃帝族群最強,青帝族群最弱。

華夏分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九州有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五嶽駐守五帝,東嶽有青帝,西嶽白帝駐,南嶽炎帝宮,北嶽黑帝成,中嶽黃帝衛九州。

五帝對五頭,東迎基督,西拒希臘,南擋印度,北衛北歐,中驅埃及守神州。

五頭割地三千裏,基督割徐州,希臘分雍州,印度雄踞梁州外,北歐不讓是翼州

勢力:三極妖魔仙→

一極妖帝宮:作為東皇太一的繼承者,妖帝,掌控天下妖族,坐擁華夏第一大森林,星布森林。其單打獨鬥尤勝五帝,隻因華夏需要團結才能一致對外,才屈居五帝之下。帶領天下妖族至強者回到星布森林,與五帝立下協議,星布森林一代為妖族領土,星布森林之中,妖帝擁有絕對的決定權。

二極昆侖遺族:盤古大神一係,仙族的一脈。第一次六界大戰一役,仙族作為主要的戰力,傾盡全族之力對抗五界聯軍,死傷最為慘重。但六界大戰之後,憑借雄厚的底蘊,昆侖遺族迅速興起,於昆侖山封神峽重尋妖族古天庭殘垣斷壁之後,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天庭。其實力之大,僅次於五帝。

三極九黎部眾:九黎的起源於巫術,後發展為魔道。本為仙族壓製打壓而隻能深居十萬大山之中,後由於第一次六界大戰,九黎之中蚩尤,刑天一脈力斬五界聯軍眾帝級強者。生生以一族之力,擋住了印度佛界的南侵。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戰後,不在受打壓的九黎魔道以十萬大山為基礎,緩緩的登上了曆史舞台,成為與仙族昆侖,妖族妖帝一爭長短的巨大勢力。

九大聖地: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兵家、農家、縱橫家。

道家:鴻鈞一氣化三清之後,老子步道,傳下《道德經》於世。莊子、慎到、楊朱以大道為根、以自然為伍、以天地為師、以天性為尊,以無為為本,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將道家發揚光大。於六界大戰後五千年,道家成為僅此於三極的九大聖地之首。

儒家:聖人孔子,以四書五經傳道與世。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門下弟子六藝精修,門徒廣布天下,能人異士不絕為九聖地之二。

墨家:墨子墨翟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基礎,創出以兼,即視人如己;愛,即愛人如己的“天下兼相愛”劍法。以一劍定下了墨家成為九大聖地之三的基礎。再加上神乎其技的傀儡之術享譽華夏,九大聖地之三的地位,自此無人可動。

法家:奇人韓非子以不別親疏,不殊貴賤為意創出一筆定江山的絕世功法。落筆成物,點墨化形。開辟了六大戰鬥屬性變化係的先河,故此成為九大聖地之四

名家:公孫龍空口破萬兵的佳話是名家位列九大聖地之五的關鍵。第一次六界大戰後七百年,西歐眾神侵華之心不死,率萬餘精銳以大代價繞過北極風穴奇襲玉門關,欲破長安,毀華山,令華夏失去西麵門戶。華山震動,青帝不在,無人可守。華夏一時動蕩不已,眼看第一次六界大戰戰果不存。公孫龍長嘯一聲,駕鶴飛至函穀關上,以《空口辯天》之法,空憑三寸不爛之舌於大地之上升起無盡群山。硬生生困住西歐眾神半月,等到青帝攜大軍回援。一解華夏危機,確定了名家九大聖地之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