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無恥(2 / 2)

宮中雖有秦皇後在,但當時聖上初登基,百廢待興,秦皇後既要料理宮務,又要照顧體弱的太子,自己身體也不大好。自從被幽禁東宮,她幾年來一直飽受病痛折磨,又有產後失調,聽聞父親與繼母的死訊後,更是大受打擊。操勞之下,秦皇後日漸體弱,慢慢地病倒了。她哪裏還有精力管娘家的這點事?隻要確認過,薛氏帶回來的秦伯複確實是秦槐骨肉,其他的就沒有多管了。況且秦鬆秦柏不在家,除了薛氏,又有誰能掌管侯府中饋呢?

秦鬆便鬧起來了,當時許家的人還沒離開呢,還有幾位聞他回京,就上門來探望示好的親友,個個都看到了他衝著薛氏大喊大叫的模樣,實在是有失斯文。雖這薛氏確實手腳快些,當初的行徑也叫人看不起,但她好歹替秦槐生下了兒子,皇後都認下她了,秦鬆再拿舊事來罵她一個婦人,就顯得有失氣度了。況且薛氏不掌中饋,又由誰來掌?葉氏夫人已經去世,符姨娘是庶妾,秦鬆自己又沒有妻子,難不成還能叫他自個兒來管全家上下的柴米油鹽?

最後還是由眾親友與許家人一道勸住了秦鬆,與薛氏約定好,等秦鬆繼室許氏進門,就移交中饋大權,薛氏會帶著兒女退回內院,寡居度日。這件事才算是了結了。

不過,秦鬆自那以後,一直沒少在外人麵前念叨,大侄子秦伯複不是生在秦家,秦家上下無人知道他的事,又生來肖母不肖父,知道是不是秦槐的骨肉?不定是薛家人不甘失去秦家這門顯貴姻親,故意找了個孩子來冒充秦家子呢。

這種法,倒沒多少人相信。無他,隻因秦皇後認下了秦伯複與秦幼珍這對侄兒侄女,又有誰敢多嘴不是?況且秦伯複雖然長得肖母,卻更肖其親祖母符姨娘。有符姨娘出麵作保,秦皇後對侄兒的身世再無疑慮。秦鬆的話,隻能作為他心胸狹窄的證明了。

誰知,秦鬆這一鬧,還真有人看在了眼裏,做起了文章。那早已改嫁的馬氏,隻因秦鬆記恨她當年無情行徑,回京後一直刻意打壓她娘家與夫家,兩家本就站錯了隊,再被秦鬆針對,眼看著就要大禍臨頭了,馬氏為救娘家與夫家,居然跑出來,她當年懷的孩子其實沒有流掉,她是懷著孩子嫁入後頭的夫家,保住了這個孩子的。馬家與她夫家都是有功之人,秦鬆哪怕是看在孩子麵上,也不該為難兩家人。她還真的把長女送到秦鬆麵前,還拚命長女如何與他相象,又鬧著要見皇後娘娘,好謀求返回秦家,做那風光的秦大夫人……

這種事怎麼可能讓她得逞呢?秦鬆猶記得當日她再嫁時,身材苗條,根本就不是懷有六七個月身孕的婦人。況且她是在再嫁一年後,才生的長女,自有穩婆可以證明。所謂她長女是秦家骨肉的法,太過荒謬!

秦鬆一氣之下,找人給大理寺捎了話,要將這兩家滅門,好泄他心頭大恨。還是秦皇後得了信,派出心腹侍女前來阻止,又帶病在聖上麵前進言,方才把事情給壓了下去。馬氏的娘家、婆家自然沒有好下場,但隻是丟官去職,抄家流放,倒也好過滿門盡滅了。隻是聽聞,馬氏在那之後便了瘋,不知去向了。

秦鬆如此行事,自然叫京中上下看著不象。他心胸狹窄,又公私不分,眥睚必報,真叫他做了官,得了實權,必然會釀成禍事。聖上想必也是心裏有數,所以多年來一直隻是恩寵有加,卻完全不給他實職吧?

這些事,有些是來自市井中的道消息,有些則是虎伯講的。他被賣後,流落外地,好不容易才返回了侯府。當時秦鬆、薛氏都已回來,許氏嫁入秦家也早就定下了。但虎伯是秦柏的廝,秦柏不在,他也沒法進內院探聽細節,甚至連見幾位正主兒的機會都沒有,隻能長期待在仆役聚居的院子裏,一邊休養身體,一邊聽別人傳些八卦消息,內心擔憂著秦柏的下落。這些八卦,大都是侯府下人暗中流傳的,未必確實詳細,但真實性方麵沒有問題。

牛氏就曾對虎嬤嬤:“他秦鬆如今知道著急了,當年做事的時候怎麼就不知道留餘地?會有今的下場也是活該!他還有臉來請我們老爺回去呢,不就是不能做官麼?他這種人做了官也隻會害苦了百姓。依我,皇上還做得好呢,果然是聖明子。要不是為了平哥和太子外甥,我跟老爺才懶得理他!”

秦含真到這裏,看向趙陌:“這樣,表哥你明白了吧?”

趙陌自然是明白了,隻是再度無語,半晌才道:“果然很無恥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