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商業模式”嫁接“職業規劃”(1 / 1)

當“商業模式”嫁接“職業規劃”

運營

作者:楊吉

當“商業模式”嫁接“職業規劃”,於是就有了“商業模式新生代2.0”。

2.0當然是對應於1.0而言的。差不多一年前,瑞士的亞曆山大·奧斯特瓦德和比利時的伊夫·皮尼厄合作寫出了《商業模式新生代》。該書自一問世,便吹來一股清新、鮮活之風。就拿開本來說,寬大於長,17.75印張,使得它更像是一本工作手冊或產品說明,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書。隨便翻開幾頁,除了色彩鮮豔、字體跳躍外,最大特色就是視覺化呈現。對此該書有個專用概念——畫布(canvas)。

誠如該書所寫,了解企業運行機製並非易事,大型或複雜的組織機構涉及部門甚多,難以全麵把握,圖形化說明更為直觀;圖片說明還可以彰顯難言之隱,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和溝通問題。換句話說,商業模式畫布可提供可視化素描,大大簡化了企業運營的複雜性。

按照書中的說法,“畫布不但能描述企業的商業模式,它也能描述個人的商業模式。當然這兩者之間還是略微有些區別的。”在個人商業模式中,核心資源就是你自己,它包括你的興趣、技能、個性以及你掌握的資源;在組織結構中,核心資源的範圍通常更為廣泛,如包括其他員工。此外個人商業模式要考慮無法量化的“軟”成本(如工作壓力)和“軟”收益(滿足感);組織機構商業模式通常隻考慮貨幣化的成本和收益。

從“我是誰”到“我要付出什麼”,書內的若幹追問與彼得·德魯克的“經典五問”有異曲同工之妙。後者曾提問:1、我是誰?什麼是我的優勢?我的價值觀是什麼?2、我在哪裏工作?我屬於誰?是決策者?參與者還是執行者?3、我應做什麼?我如何工作?會有什麼貢獻?4、我在人際關係上承擔什麼責任?5、我後半生的目標和計劃是什麼?如果沒有讀過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或《管理的實踐》,那麼這本《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篇)》無疑給了你一個提綱挈領的自我管理方法(體係),重要的是,它定位工具、麵向現實、注重實踐,是一部絕佳的行動指南。

《源創新》

作者:謝德蓀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定價:43.80元

推薦理由:《源創新》是斯坦福大學教授、企業創新轉型策劃大師謝德蓀(Edison Tse) 的關於中國企業創新和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論新著。作者專業理論深厚,曾親身經曆矽穀創業,自2003年以來,他在中國講學、考察發覺中國企業正麵臨著尷尬處境,於是潛心收集案例,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由對國內外案例的海量分析,找到了適用於轉型期中國企業的、切中時弊的破解之道——“源創新”。“源創新”即從源頭上創新,相對於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等常見概念,它代表的是一種極具顛覆性的新思維。它針對波特價值鏈理論的局限性做出突圍,從根源上糾正了工業革命的舊思維,提倡以“源創新”建立適應於信息時代的“兩麵市場”生態係統,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為多方客戶提供新價值。

《創業兵團》

作者:儲盈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定價:28.00元

推薦理由:團隊對創業是否成功至關重要。創業是個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誌同道合的團隊共同努力,才可能成功。本書就創業者在團隊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探討,引用了大量作者的親身經曆及其他創業者的案例,並附帶了一些實用管理工具。如何根據你的創業項目選擇團隊架構?老板在團隊中的位置怎麼界定?其他人的職位怎麼給,是放權,還是集權?在錢有數的情況下,如何招聘到你想要的人員?如何給創業團隊“畫餅”,設計簡單有效的團隊激勵方案?如何規劃團隊的薪酬待遇,工資怎麼給?如何安全解聘員工,避免與員工的勞資糾紛?如何設計團隊晉升?給不給創業團隊股權,怎麼給?給期權還是給現金?怎樣對待跳槽員工……以上這些困擾創業者的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相應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