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元對立的題材中,杜琪峰的電影音樂總體上是大氣之下盡顯蒼涼。以《真心英雄》和《暗戰1》這兩部影片為例,兩部的原創音樂部分都是出自黃英華之手,在影片開頭部分都有弦樂合成的好似氣勢磅礴的交響曲鋪底。前者還借用了一首具有懷舊韻味的老歌《Sukiyaki》,分別用長笛、單簧管、女聲哼唱等樂器或手段加以改編。影片中六次響起這首歌的主旋律,除了第一次,其餘五次的出現都是伴隨著命運的變故或是生命的隕落。空靈、清澈的長笛回響在上空,畫麵中是秋歌為了給女友報仇在垃圾堆練習槍法的艱辛,是從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拾起煙頭的落魄,也是蠅蟲在秋歌臉上亂爬的空畫背後,秋歌死不瞑目的遺憾,懷舊中流淌著內心的寂寞和深深的悲哀,於友情於愛情的無盡悲涼。後者的音樂也融入了長笛和男生合唱的元素,影片的序幕,以電吉它、人聲伴唱為主旋律音樂鋪層渲染,隨後嘹亮、悠揚的風笛飄入。風笛作為歐洲的一種古老樂器,常被用於軍事性活動或者民間的集會、婚喪風俗活動中。因而風笛的加入,讓觀眾不禁聯想到有重大事情的發生,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在貓鼠遊戲結束之際,劉德華口吐鮮血,憂鬱低沉的吉它緩緩撥動,為這生命的落幕奏起悲歌,清脆的口哨似乎是對男性之間亦敵亦友的情義最真切、深情的表達。
除此之外,杜琪峰也嚐試著在非類型片中少量地使用這種音樂表達形式。如《文雀》最後雨夜競技的場景中,在雙方你來我往的交手過程中,貝司、鋼琴、大提琴等弦樂與古箏、二胡等民樂相互交融,好似交戰的雙方人物,同時也烘托出事態的重大、氣氛的凝重與四人背水一戰的心理。2012年的《奪命金》中,一首《水漫金山》的主題曲僅僅出現了2次,卻給人帶來餘音繞梁之感。主題曲由鋼琴彈奏鋪底,節奏型簡單,旋律不斷重複,小提琴伴奏時隱時現,女聲獨唱略帶沙啞。這一主題音樂兩次大篇幅的出現,每次都牽扯著人物的內心焦灼和命運變化。在憂傷哀怨的小提琴聲中,空曠飄渺的女聲漸漸潛入又悄悄退去,仿佛布道者般,配合著一個個鏡頭,向觀眾娓娓道來其中的因果業報。
在這一風格的音樂作品中,我們感受到英雄末路,體會著知己難求,懊惱於造化弄人,無法言喻的甚至揪心的悲涼滲透在音樂之中,緩緩流淌進心裏。“憂從中來,不可斷絕”⑩。
(二)讚歌——情暖心田
雖然同為槍戰或警匪題材,但是當表現團隊合作以及內部人物關係和心理角逐時,杜琪峰電影音樂的風格從之前的悲情傷感轉換為娟娟暖流。這種音樂風格的處理,配以靜製動的動作設計,可謂相得益彰。
提到表現團隊合作,以下兩部第二創作階段的電影音樂正是這一風格代表作。1999年的《槍火》和2003年《PTU》的電影音樂都是由鍾誌榮操刀創作的。前者的音樂節奏整體較快,尤其是開場部分五個人都出場的那段“嗒,嗒,嗒”的電子音樂,節奏感強,律動明快。作為該片的主題音樂共出現了五次,除了第二次是以較大的改編出現外,其餘都是主題音樂的再現。不論是任務結束後的歡慶還是最後阿鬼和阿肥心領神會的微笑,這段音樂時刻回響在耳畔,旗幟鮮明地、明目張膽地向我們詮釋著五人間的兄弟情義和江湖俠義。而後者的音樂相較而言則顯得含蓄溫婉,一段全長六分多鍾的主題音樂,雖然僅現身三次,卻以厚積薄發之勢彰顯團結一心的集體凝聚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音樂第二次的出現,以電吉它為主要演奏樂器的音樂緩緩進入,而後音樂一轉架子鼓強勢並行,節奏快、動感強,接下來主旋律部分以變奏的形式繼續展開,樂器、節奏和旋律的轉變正是隊員們微妙的心理變化的真實寫照。沒有一句對白,通過音樂將人物之間的分歧、和解以及“穿上製服就是自己人”的團隊意識等多方麵自然流暢地貫穿其中。
在個人創作的第三階段,這種溫情的音樂表現形式被繼承並良好地發展著。《文雀》的開場音樂是二胡、古箏、小提琴、長笛等中西樂器合奏而成的,曲風上偏向藍調,配合任達華悠然自得的縫補動作,顯得慵懶愜意。而四個人同坐一輛單車的鏡頭,則是在一陣好似喜氣洋洋的、略帶廣東民俗風情的民樂合奏中緩緩移動,二胡和古箏的旋律簡單、節奏輕快,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四個人各懷鬼胎的喜劇效果。任達華和林熙蕾兩個人在老式奔馳跑車內相互試探,舒緩的藍調曲風的男生哼唱和少量口技表演作為背景音樂,共同營造出曖昧浪漫的氣氛,隨後嘹亮、輕鬆的口哨聲則暗示著任達華心花怒放。杜琪峰在這一階段的代表作《黑社會1》的電影音樂則是出自羅大佑之手。為了符合導演表現社團曆史和傳統陳規的意圖,開場鏡頭敘述社團曆史的那部分,用古典弦樂鏗鏘有力地配合幫規的眾人合誦,節奏緊湊,振奮人心,在影片中間部分這段音樂又多次重現,用以襯托一派如何齊心協力護送龍頭棍。在選舉話事人的會議上,選取了舊上海時期周旋的老歌《永遠的微笑》作為背景音樂,一方麵在凸顯這些選舉人的輩分高資曆老,另一方麵在暗示社團的選舉和黑幫文化有著悠久的曆史。
難以名狀的兄弟情義或是集體的精誠協作,杜琪峰借助電影音樂將人間的溫情和希望更充分地傳遞出來。當哼唱著“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阿鬼的笑。而當我們喜上眉梢時,那段廣東風情的民樂合奏就會情不自禁地冒出來,我們就如同電影中的人物一樣,美滋滋地邊走邊想。真情和美好完全地融入了音樂當中,讓我們回味無窮。
結語
談及杜琪峰的電影,《槍火》、《暗戰》、《黑社會》等類型片會首先浮現在腦海中。杜琪峰在一次采訪中曾說,自己的電影首先考慮的是主題,然後考慮市場因素,最後選擇用哪一類型或題材來表現主題。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電影中視聽語言的運用才呈現出冷暖兼備的風格化特征,帶給觀眾冰火兩重天的視聽感受。這種與眾不同的處理手法,步步為營地把我們帶入杜琪峰“作者電影”的世界中,慨歎生命無常,領悟“活在當下,珍惜現在”[11]。
參考文獻
①②⑧[11] 張燕:《映畫:香港製造》,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5),第233頁,第235頁,第249頁,第237頁。
③⑤ (美)悉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從構思到完成劇本的具體指南》,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06),第157頁,第37頁。
④吳晶:《時代的影像者·影響者——杜琪峰導演訪談錄》,《當地電影》,2007(02)
⑥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5),第289頁
⑦ 卡裏·紀伯倫:《紀伯倫散文詩全集》,伊宏譯,浙江文苑出版社,1993(07),第317頁。
⑨ (美)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焦雄屏譯,2008(11),第196頁,
⑩ 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上編第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01),第235頁。
作者簡介
陳峰(1987- ),女,山東威海人,遼寧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11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視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