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劇傳統唱腔各種板式的節奏運用(1 / 3)

京劇傳統唱腔各種板式的節奏運用

藝文論壇

作者:齊歡

[摘要] 戲曲音樂中,京劇唱腔音樂的顯著特征是以皮黃腔係統為代表。它以一種基本的曲調為基礎,運用快減慢繁的變奏手法,通過節拍、節奏、速度、旋法、調式等方麵的變化,形成一係列不同的板式。每一種節拍特點的板式又可分為更多類型。選用不同的板式來表達唱腔內容的變化,表現不同節奏的功能,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達到用音樂刻畫、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關鍵詞] 京劇傳統唱腔 板式 節奏

節奏是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是音樂基本要素之一。節奏也是旋律的骨架,節奏的對比是結構一段唱腔或一出戲的主要框架,節奏的設計也是作曲者在音樂創作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板式是戲曲音樂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板式的變化也就代表著戲曲音樂節拍、節奏的變化。板腔體音樂中,各種名稱的“板”不僅能標明速度、節拍和表情,還可以表示各自的旋律、調式和結構等方麵的各種變化。

京劇唱腔音樂的顯著特征是以皮黃腔係統為代表。它以一種基本的曲調為基礎,運用快減慢繁的變奏手法,通過節拍、節奏、速度、旋法、調式等方麵的變化,形成一係列不同的板式。這些具有戲劇表現功能的板式所構成的唱腔形式,稱為板腔體結構體製。各種板式按照唱腔的節拍規律可劃分為整板類唱腔、散板類唱腔及附屬板式唱腔。每一種節拍特點的板式又可分為更多類型。選用不同的板式來表達唱腔內容的變化,表現不同節奏的功能,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達到用音樂刻畫、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京劇音樂的唱腔板式是以【原板】為基本的曲調,其它板式根據【原板】演變發展而成。從板式名稱上分析,【原板】即原始、原本、最初的意思。

一、整板類唱腔板式的節奏運用

在整板類唱腔中,“一板一眼”的中速板式是最早的板式雛形。【原板】是各種板式的基本形態,也是所有板式的基礎。京劇常用的二黃和西皮兩種腔調,每種腔調都各有從【原板】發展而成的板式。除【原板】以外,整板類唱腔主要還有【慢板】(即三眼)、【二六】、【流水】、【垛板】和【快板】之分。

1.原板

【原板】的板式特征是2/4節拍形式,“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節的第一拍稱為“板”,第二拍稱為“眼”,不快不慢的速度平穩行進。超過每分鍾90拍的【原板】,便可稱為【快原板】。由於旦角行當的唱腔比老生、花臉的唱腔要複雜、節奏稍慢,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節拍,“一板三眼”的形式記譜。

2.慢板

【慢板】是在【原板】的基礎之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節奏發展而成的。【慢板】是把【原板】2/4節奏形式的唱腔,予以加工、擴展,唱腔旋律由簡變繁,其節拍變為4/4“一板三眼”的形式,同時放慢速度,句幅伸長,每小節的第一拍稱為“板”、第二拍稱為“頭眼”、第三拍稱為“中眼”、第四拍稱為“末眼”。【慢板】的曲調比【原板】要豐富、迂回、複雜,比【原板】唱腔更優美、細膩、精致,抒情性很強,常做為劇中的重點唱段使用。

盡管在很多劇目中應用的同是【慢板】,但其節奏、調式、旋律特點,特別是在不同行當中的體現,是有區別的,所以可再細致的區分為【慢板】(慢三眼)、【中三眼】、【快三眼】。

3.二六

【西皮二六】是從【西皮原板】壓縮變化而來的,它比【原板】的節奏緊湊,唱腔旋律比【原板】簡化。與【慢板】相反,【西皮二六】是用濃縮、簡化、加速的手法,演變出的一個板式。這個板式的特點與【原板】一樣,也是2/4節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但老生行當的【西皮二六】,有【二六】與【快二六】之分,其中【快二六】是用1/4節拍,“有板無眼”的形式記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