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君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2 / 2)

十八大提出,2020年比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翻一番。這一指標是在客觀總結我們的優勢和問題基礎上提出來的。要注意,這個“翻一番”的前提,是要實現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檢察風雲》:那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

李君如:實現我們的目標,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黨提出這個道路問題,是因為有人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懈怠、動搖、折騰”等問題,這會影響我們目標的實現。所以,黨中央這幾年一再強調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要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檢察風雲》: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布局,是如何從“三位一體”變成“五位一體”的?

李君如: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在論述我們要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是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製建設相互結合推進的,也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推進的。十六大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任務後,我們意識到社會建設滯後會影響整個事業的發展,黨要提高自己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還要提高自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這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做出的決定。錦濤同誌說,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認識,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到了十七大,我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於是把它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提了出來。到黨的十八大,我們進一步把生態文明建設和以上幾個建設,並列地放在一起,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布局。

《檢察風雲》:在討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候,很多人提到了社會公平的問題。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李君如:這些年,我們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與此同時,我們在進入新世紀後,從新的階段性特點出發,把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解決公平問題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這是正確的。但是,有人借機否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甚至有人提出了“公平領先”的道路。這就是習近平同誌指出的,近些年社會上有些人在熱炒的“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何者為先的問題。近平同誌說,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即使蛋糕還很小的時候,也有一個要分好蛋糕的問題;現在蛋糕做得比較大了,自然更有一個在繼續做大蛋糕的過程中怎麼分好蛋糕的問題。因此,他說:我們黨既強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建設,也強調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之所以改革就是因為沒有發展、沒有做大社會物質財富這隻“大蛋糕”、人民要分到大份額“蛋糕”是不可能的。在這方麵,我們黨是有教訓的。

《檢察風雲》:我們注意到十八大特別強調了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製度,這個變化該如何解讀?

李君如: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製度,就是把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結合起來。第一是講人大確認了健全這個製度的重要性,以及依法行使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第二是講建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就要把協商民主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結合起來。

協商民主、選舉民主各有其優越性。協商民主通行的是對話、共識原則。我們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製度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一個重大進步,這將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過這樣的渠道擴大有序的政治參與。

文/本刊記者 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