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足》最後以畫龍點睛之筆提出“人心不足蛇吞象,氣是清風肉是泥”兩句很有意味的話,道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哲理:貪是萬惡之源。私欲膨脹沒有好結果,你貪得再多死時也帶不走,也隻能是身軀化作“清風”。我們現在有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之所以走上貪汙、受賄的犯罪歧途,不正是因為私欲膨脹的結果嗎?看看這幅年畫,應該從中得到一個啟迪:麵對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作為掌握一定實權的黨員幹部,決不可讓貪欲腐蝕了自己的靈魂。要經常想想,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應該牢牢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人生觀,在金錢地位麵前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決不可“亂伸手”。不然的話,一旦“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會被黨和人民的鐵拳“打下上天梯”而悔之晚矣。以文倡廉,武強年畫正在成為黨員幹部進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活教材。
最後我們是否想到過“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許,千百年的積澱,使得曆代年畫藝人執著耕耘,為的是讓武強年畫那種重視“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得到繼續傳承,也將民間百姓口述流行的諺語、勵誌、啟示故事一一記錄,進而將正與邪、好與壞、美與醜、忠與奸的社會描摹在年畫中得以寄托,隱喻人間喜聞樂見而又傳統的美德觀念。
編輯:沈海晨
《清風》
組字畫《清風》,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康英勤創作的獲獎作品。畫作在繼承中有創新,清字為蓮花、蓮葉構成,以蓮花之品格寓意品格的高潔和誌向。風字以竹葉在清風中舞動巧妙構成,象征人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
《十不足》韻文:
一不足——人生在世求衣食,有了吃來缺少衣;
二不足——綢袍緞褂做幾件,回頭又見房屋低;
三不足——高樓大廈蓋幾座,房中又少美貌妻;
四不足——紅粉佳人相陪伴,堂前無子少閨女;
五不足——丫頭小子買兩個,行走又少駿馬騎;
六不足——行走騎著高頭馬,有錢無官被人欺;
七不足——七品皇堂做知縣,小官又被大官欺;
八不足——當朝一品為宰相,不如麵南親登基;
九不足——麵南登基坐天下,要與仙人下盤棋;
十不足——王禪老祖把棋下,心想玉皇做親戚;
玉皇聽說心好惱,袍袖打下上天梯……
人心不足蛇吞象,氣是清風肉是泥。
武強年畫
武強年畫,因誕生在中國河北武強而得名,起源可上溯至宋元年間,明初已具規模,至清康熙年、嘉慶年間發展鼎盛。清末後,武強南關開業有字號可考的畫店還有140多家,縣城附近有608個村莊,上千戶作坊從事年畫的生產和買賣。所以說,武強是村村點染、戶戶丹青的年畫之縣。2006年1月22日,全國郵政更是發行武強年畫特種郵票四枚:《五福臨門》《獅子滾繡球》《花開富貴》《四季平安》,讓國人開始對名不見經傳的年畫產生年味的回憶。
地地道道產生於民間的武強年畫,經過繪、刻、印、裱,全部為手工工藝,近千年來形成了濃鬱的地方特色,線條粗獷、形象生動、造型誇張、質樸雄健,構圖飽滿、色彩鮮豔、品種繁多,畫麵又集知識性、裝飾性、趣味性、欣賞性,有著強烈的燕趙地方文化特征和濃鬱的鄉土氣息。
從年畫的工藝角度來講,武強年畫經曆了由“生筆畫”,就是俗稱的手繪;“過稿畫”,是指照樣複製;“半印半畫”是指木版印線、手工上色到全部木版水色套印的工藝轉變過程。但其主要工藝特點還是傳承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雕版,雕版技藝是早於活字印刷的印刷術。再經過繪畫設計、鐫刻雕版、水色套印、裝飾裝裱的工藝過程,用傳統而簡單的三元色紅、黃、藍與黑色線條版,印製完成豐富多彩的各種大眾喜愛的年畫,成為鄉村風格最迷人的代表。那麼,武強年畫始終保持著深深紮根於泥土之中那種清新永在的原生態。其雅拙古樸的版味,各地年畫中當是翹楚。
加之,年畫有裝點節日 ,吉利紅火、祈福納祥之韻味 ,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在武強年畫這一充滿鄉土氣息的藝術中,從各個不同角度都有所反映和表現,一幅幅年畫洋溢著愛國激情,其中尤其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外強入侵、民族憂患、辛亥革命推翻帝製、民國建立,記錄了民族的坎坷與振興圖變的壯誌豪情,這是為“農耕社會縮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人員將武強年畫譽為“東方聖經圖解”。我國漫畫界泰鬥丁聰、方成、苗地等參觀了武強年畫博物館後,稱其為“民間藝術敦煌”的讚揚。馮驥才先生更是欣然題詞:“應說年畫百家好,自是武強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