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展設施農業是提高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2 / 2)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沙日浩來鎮設施農業發展起點高,效益好,激發了廣大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但從整體發展水平上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問題。經過反複的引導和實踐,農民對設施農業的認知程度較高,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較大的發展熱情。但由於設施農業投資較大,農民籌資能力弱,政府補貼的範圍和標準有限,貸款額度有限,所以資金問題依然是當前全鎮設施農業發展的最大製約因素。目前政府財力有限,加之農民自有資金不足的現狀,農民等靠要的思想還很嚴重,多渠道投入的機製還未真正形成,無法滿足農民對設施農業資金的需求,影響了設施農業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二是基礎設施問題。該鎮農業基礎條件較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曆史欠賬多,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緩慢,水、電、等基礎配套建設滯後,農家肥短缺,很難滿足農民發展設施農業高標準的要求。

三是經營能力問題。由於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較低,雖然在種子、肥料方麵是較為先進的,但是生產、管理等各環節仍然主要依靠手工作業,機械化程度還很低,且大部分農民由糧農轉菜農,習慣於舊的生產方式,對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概念不清,對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的接受能力和推廣意識較差,導致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精心程度不夠,同一地段、同種作物、同類棚室的收入高低懸殊很大。加之目前設施農業的技術力量配備不足,機械化程度還很低,產品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影響設施農業效益的正常發揮。

四是市場銷售問題。市場銷售環節缺位,缺少龍頭企業和經紀人隊伍,沒有形成市場帶動力,生產和銷售的銜接還處在初級階段。

四、對策及建議

發展設施農業要以解決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提高農民素質,使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堅持因地製宜、注重實效。要根據本地區的氣候、資源、生產方式、種養殖傳統和優勢品種等特點,充分發揮優勢,著力提高種養殖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設施農業的健康發展,使設施農業達到生產規模化,建設標準化,生產服務專業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完善現有各項支農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金、集中財力,支持設施農業向規模化發展;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確保農業科技經費;加快農業品種、技術和知識更新,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設施農業規模化發展,加大信貸扶持。

二是加強對設施農業的宣傳。設施農業不同於傳統農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效益高、反季節的特點。要通過深入細致的宣傳,發揮設施大戶、示範園、科技園的示範作用,帶動更多農戶積極參與設施農業的生產建設。

三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圍繞設施農業建設、要選優良品種、加強土壤及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針對設施農業主要是用於瓜菜生產實際情況,強化瓜菜新品種引進和推廣工作;加強產品安全、質量管理。突出產品結構特色、季節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早”,打好設施農產品的時間差,品種差,季節差。

四是加強從業農民的技術培訓。圍繞溫室建造、選用優良品種、育苗、田間管理、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積極開展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指導水平,提高農民對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切實做好產前、產中、產後的跟蹤服務工作。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注重民生,發展生產,農民增收是重要的內容,隨著設施農業的的發展,全鎮還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規模基地,探索觀光農業,休閑農業,並逐步建設成集生產,示範,觀光與一體的高效設施農業區,打造農民增收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