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彝族“耶瑪”的形式美特征(1 / 3)

彝族“耶瑪”的形式美特征

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者:許豔

【摘要】 “耶瑪”是涼山彝民對裝飾“花花”的統稱,即漢語中的裝飾紋樣或圖案。彝族是一個有著極高審美品位的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彝人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如服裝、銀器、漆器、銅器等,而飾於其上的“耶瑪”種類豐富、配色鮮豔大膽,更是別有一番韻味。本文試圖以人的視覺感受和心理反應為基礎來探討涼山彝族裝飾圖紋造型之形式美。

【關鍵詞】 涼山彝族;“耶瑪”;裝飾紋樣;形式美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一、涼山彝族“耶瑪”的物質載體及其分類

彝人愛美,這在涼山彝族傳統的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生活器具中都有完美的體現。衣——涼山彝族自治州下轄1市16縣,可粗分為三個方言區(1),不同的方言區衣飾異彩紛呈、各有韻味;食——漆食器是彝人最傳統的飲食器具,涼山地區的傳統漆食器是一種以木或皮為胎,其上用土漆繪以裝飾紋樣的生活用具;住——涼山的彝人喜愛在自家的房梁上塗繪精美的圖案,就連外牆牆體上也被習慣性的畫上了各種裝飾元素,最常見的是羊角紋、菱形幾何紋等;行——涼山到處是山,過去人們以馬為車,因此,擁有一副精美的馬鞍就成了彝族人的驕傲,於是當地人便恰當地利用當地豐富的漆樹資源做土漆,用以繪製馬鞍上精美的圖案。

此外,彝人酷愛銅銀飾器,並在銀銅飾器的表麵上雕刻各種精美的“耶瑪”。近些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當地銀飾文化迅速崛起,火把節期間,在布拖縣城隨處可見全身穿戴銀飾的漂亮姑娘,銀飾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彰顯了女子的高貴氣質。

“藝術源於生活”——涼山地區的裝飾圖紋也是直接取材於日常生活。涼山的彝人對存在於他們周圍的事物有著別樣的情感。於是,他們將自己對動物花草、日月星辰等的感性印象通過理性的認識概括成為“符號”,永遠地記錄下來。概括起來,這些符號主要分為植物紋、動物紋、器物紋、幾何紋、吉祥紋及人物紋六大類。植物紋主要有蕨芨草、太陽花、索瑪花、南瓜子、伸經草等各種花草紋,涼山北部的甘洛縣及周邊地區人酷愛在他們的服飾上手工繡上各種花草紋;動物紋類圖案在“依諾”和“所地”方言區中占據了當地服飾紋樣的大多數,較常見的有羊角紋、雞冠紋、馬齒紋、牛角紋、牛眼紋、蟹紋等,除此之外,鷹、虎紋在漆器中也有出現;器物紋樣常見的有窗格紋、石階紋、石磨紋、印章紋、火鐮紋、錢幣紋等;幾何紋中,如日月紋、波浪紋、漩渦紋、棱形紋、星紋、折線紋等是彝族人常用的紋樣;在彝族的銀器上,刻繪了壽字紋、喜鵲紋、鳳凰紋、龍紋(2)等吉祥紋樣,表達了彝民族安居樂業、期盼幸福的生活態度;人物紋在彝族紋飾中出現不多,僅見漆器裝飾中曾繪有支格阿龍圖、(3)射日圖。

二、涼山彝族“耶瑪”的形式美特征

形式美是指“構成事物外形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色、形、聲)以及它們的組合規律(如整齊、比例、對稱、均衡、反複、節奏、多樣的統一等)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即具有審美價值的抽象形式。”[1]89涼山彝族的“耶瑪”運用了寫實、誇張與變形等手法,通過這些手法刻畫的圖案一方麵在本質上保留了物象原型的自然形態特征,另一方麵又適當地加強了該物象的獨特個性。不過,能將上述如此多樣的圖紋類型統一於一件完整的器具之上而又不讓人眼花繚亂,這是彝人審美之高超與過人的所在——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彝族“耶瑪”作為一種裝飾紋樣,大量出現於彝族器物用具中,但它在不同器物類型中的構成形式又不盡相同,概括起來,其主要包含的美學形式法則如下:

(一)多樣統一

這一法則體現了自然和人類的生存原則[2],是美的基本規範與要求,以使藝術品的整體、部分之間達到和諧為最終目的。其中,“多樣”是指整體中各個部分在形式上所呈現出來的千差萬別,“統一”則是體現了各部分之間的關聯性、和諧性與共性。多樣統一法則在彝族的裝飾用具中大量存在,彝人善於在裝飾形式上利用幾何形狀的天然統一和穩定感使複雜多變的“耶瑪”紋樣在整個器物的造型中得到統一。工匠們習慣性在腦海中將任何形狀的器物用幾何形對其進行分割,之後再進行細節方麵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