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亂世佳人(1 / 1)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亂世佳人

圈外

永城

懸疑小說作家,同時也是外企高管、機器人工程師、斯坦福高材生、工程碩士、資深商業背景調查師、國際注冊反欺詐調查師。他的小說裏充滿了接連不斷的懸念、意外又合理的轉折,讓人為之讚歎、欲罷不能。主要作品有:《丟失的謊言》《秘密調查師》係列作品,後者正在電影改編中。

平時喜歡看電影嗎?一般喜歡在哪兒看?

本來非常喜歡,而且隻喜歡在電影院或其他觀影設施較好的地方看。但由於編劇工作需要在短期內看大量的電影,所以就不再在意設備和環境了,如今用電腦和手機都可以看。但如果一連幾周每天看三部驚悚懸疑片,會壓抑得想看心理醫生。

還記得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嗎?小時候最喜歡的電影是?

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老版的《王子複仇記》,那時候還是黑白電影,電視也是黑白的。小時候最喜歡的電影是動畫片《天書奇譚》和《大鬧天宮》,現在看來也依然是經典。

印象最深刻的觀影經曆?

去年在跑步機上看《亂世佳人》。其實十幾二十歲時就已經看過好多遍了,但那次看到,都忘記了自己在跑步。當時的感覺就是:天啊,這部電影以前根本沒看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郝思嘉,都是一心要和命運鬥爭卻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傻孩子。而當年在看這部電影時,我隻是全心折服於那個不屈不撓的叛逆女孩。經典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此——在不同的年齡看,能有完全不同的領悟。

覺得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最重要的是故事,但我認為是人物。核心人物必須具有真實性、代表性,還有很強的感染力。故事也是因為人物而發生的,如果一個故事對人物的要求不高,那就不可能是一個好故事。

喜歡什麼類型的電影,為什麼?

盡管我更擅長寫懸疑故事、最喜歡的導演也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描述普通人生的劇情片。電影對我們不僅是娛樂和刺激,也應是學習和思考人生的工具,特別是對經曆和見識都有限的年輕人而言。

你的“秘密調查師”係列正改編成電影,並被譽為新“竊聽風雲”。你對此有什麼期待?

我把它看成是電影公司對小說故事的認可——認可作品的題材、人物和邏輯都達到了一部優秀懸疑電影所需要的故事基礎。我對最終的電影也很期待,但並沒有期盼著自己的作品能被完整地詮釋。因為我自己也從事編劇工作,我明白電影和小說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電影意味著全新的再創作。作為電影編劇,更像是一個服務提供者,向創作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提供服務,以自己的技能去滿足比如製片人、導演、投資人,甚至演員、發行商等人對於電影的期望。常有人問我,作為一個出版了不少小說的作者,能不能忍受這種“團隊服務式”的創作模式?我的回答是:“轉換一下頻道就可以了。”

關於書和劇本,你分別有什麼計劃?現在心靈雞湯和青春電影是中國市場的熱賣點,就你的國際經驗和實際體會,為什麼?你會相應改變自己的初衷嗎?

關於書,我目前正在完成《秘密調查師》係列的餘下兩部作品。關於劇本,我在為兩家電影公司分別創作故事,都是懸疑商戰或軟科幻類的。當下,中國盛行心靈雞湯和青春電影,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這一代年輕人的個性和想象力不夠豐富;第二,年輕人迫切渴望成功,但社會的激烈競爭使得他們的前途看上去黯淡渺茫。所以,他們為了彌補追求不到“夢想”的頹廢和絕望,自然要給自己打一針興奮劑——喝雞湯;但興奮劑的藥勁兒過了就更頹廢更絕望,隻好看青春片追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