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畢淑敏作品中的人文關懷(2 / 3)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這時候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一生。畢淑敏在長篇小說《紅處方》裏描述了兩個吸毒青年,是父母用自己的溫情,把他們訓練為一個吸毒者。在這裏畢淑敏告訴我們孩子在生理上成熟的時候卻伴以心理的幼稚,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這時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情況和發展狀態,特別是在當代中西方文化交融日甚,西方性教育和性文化較為開放,加上電影影視等不良文化的傳播,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極易受到影響,因此父母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引導,幫助孩子培養健全人格。

其次,是對學校教育弊端的揭露。《紅處方》裏那個多次戒毒未果的女人莊羽,墮落的最初原因可追溯到她上中學時,學校為了使她安心準備馬上進行的全市體育比賽,校長命令老師為她做數學卷子,還勸言要多少分我給你多少分。在她幼小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學校為了自身利益,圖虛名,完全忽略了學生發展的學習需求,教學生弄虛作假,傷害了孩子們純潔的心靈。

第三,對孩子成長環境的關注。《不會變形的金剛》裏畢淑敏呼籲人們為孩子保留一份聖潔之地,關注社會不良風氣對孩子的腐蝕,關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一厘米》畢淑敏闡明父母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直誠信、嚴於律己的榜樣,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畢淑敏結合自己的體驗寫出了許多教育兒童的有趣味性的長短篇小說和散文,如《愛怕什麼》、《孝心無價》、《我很重要》表現出她對孩子教育的深切擔心和思考。

(三)對社會民眾苦難生活的關懷

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她常常把軍旅生活中所經曆的故事寫進小說,《昆侖殤》和《阿裏》都寫到了軍人們惡劣的生存環境。畢淑敏通過對惡劣生存環境的真實描寫,充分表現了人們頑強的生存信心,表現了一種對軍旅人強烈的人文關懷。

畢淑敏守衛過祖國最高的領土,看到過世界上最壯麗的峰巒,她的血管裏流出的都是血,筆尖下的文字帶有冰喳的溫情,從長篇小說《女工》起她開始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生活現狀,她期望他們獲得幸福。在《畢淑敏小說<;女工>;引起的反響》一文中畢淑敏說:“感受著普通女工們的喜怒哀樂,我已把她們當成姐妹。她們孤獨而寂寞,但她們內心的善良和勇氣,還有在命運跌宕中的清醒和堅定,使我不得不拿起筆,因為她們和我血肉相依。”正是從這種人文關懷出發,畢淑敏認真地寫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種種苦難,並表現出深深的同情。

再如,對生理心理處於折磨中的人們給予關懷。畢淑敏把對象指向了患有乳腺癌的特殊人群,《拯救乳房》中畢淑敏理解關注乳腺癌患者心理的痛苦和心靈的掙紮幫助她們找回了健康人的心態,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四)對生存和死亡的審視

畢淑敏是一位十分熱愛生命的作家,由於20年的軍醫生涯,每天必然要麵對比常人更多的死亡,使她越來越有勇氣麵對死亡,進而從文學角度來審視生與死,畢淑敏的筆觸及之地是那險惡的高原冰寒、戒毒醫院、臨終醫院、心理治療所等,主人公們的生命麵臨生與死的艱難抉擇,因而使得生命更加具有了崇高美。

畢淑敏珍愛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追求生命要有意義的存在。《紅處方》中的簡方寧被她的病人莊羽陷害不得不麵對殘酷的抉擇,從容不迫地選擇了自殺結束生命,她用自己的生命向罪惡發出抗議,人的意誌是不可戰勝的,毒品可以使人中毒,卻無法使人屈服,彰顯了生命的崇高。

漢朝偉大史學家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畢淑敏在探索生命價值和尊嚴時就遵循著這一標準,特別是在她的小說“阿裏”係列和“昆侖”係列裏麵,進行了較為完整的闡述。《阿裏》中的女衛生員遊星的不幸遭遇是畢淑敏對曆史錯誤暴行損害無辜生命進行的深刻揭露,表現了她對生命存在和死亡在價值意義上更深層次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