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畢淑敏作品中的人文關懷
文學評論
作者:張雪峰
摘 要:畢淑敏是一位具有人文關懷的女作家,其作品蘊含豐富的人文情懷,通過其他生活經曆、女性關懷、兒童關懷、生命關懷分析其作品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挖掘其作品的人文內涵,揭示畢淑敏小說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展現和對當代人生活情態的關注以及其作品人文關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畢淑敏;女性關懷;兒童關懷;生命關懷;構建人性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2
一個思想深刻的作家,他是立足於社會現實的,關注社會問題,揭露社會弊端,喚起人民的自我救贖。畢淑敏就是這樣一位作家,她的作品顯示出對人類社會現狀的深切憂慮,關注個人的生命,關心人的生存狀況,探尋人性,關注女性和兒童教育,她在剖析社會弊端現實的同時為人性的弱點開處方,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她的作品中,換化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情懷氣質,並成為她作品的核心。
一、畢淑敏作品的核心是人文關懷
(一)對女性的關懷
就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發展階段來說,畢淑敏的創作體現出了鮮明特點:追求男女平等,展現女性的主體意識,對男性中心話語權提出挑戰。
在中國幾千年來歧視女性的封建意識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女性自己也一時半會兒擺脫不了對男性的依賴。當代男性依然處於社會的中心地位,處於第一性,女性仍處於劣勢地位。如《拯救乳房》裏麵的安疆,在其丈夫死後保持著和丈夫在世時一樣規矩和家庭擺設,她一直以丈夫為中心,除了丈夫她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自主獨立意識。畢淑敏小說中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了對男權社會的不滿,對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進行揭露和控訴。如《血玲瓏》中的匡宗員因強奸而僥幸逃脫,在他拚命讀書出人頭地之後,瘋狂無恥的尋找性愛,自認為是個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這是男性的一種罪惡思想。其次,卜繡文為了事業和家庭也隻能屈服他,表現了女性處於社會的一種劣勢地位,犯罪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受難的女人還要受難。還有《女工》中白二寶對浦小提無理的訓斥態度,體現了家庭中以男性為中心,女性還是弱勢群體。
除了男女平等問題,第二是女性的自主獨立意識。在畢淑敏的小說《紅處方》裏簡方寧是為了實現自己上軍醫大的目標,選擇了後勤助理員潘崗做老公,因為潘崗在醫院裏人緣很好,講話也有分量。同樣的例子還有愛慕虛榮的護士栗秋,利用在戒毒醫院的工作尋找一個落魄的富家子弟,然後感動他,通過婚姻達到她過上貴族生活的目的。簡方寧、栗秋的婚姻選擇完全是出於自己事業、自身利益的考慮,愛不愛並不重要,體現了現代社會女性自主意識逐漸增強。
第三是讚美母性的無私奉獻。《生生不已》中喬先竹在失去女兒甜甜後,精神備受打擊,不顧自己脆弱的身體再次懷孕,在袁醫生的幫助下,她用盡殘存之力終於為丈夫生下一個兒子。她不顧生死憑的就是母性傳承生命的天性。《預約死亡》裏的小白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對待病人熱心,任勞任怨。臨終關懷醫院的院長,一個中年婦女,從惋惜普通人痛苦的死亡為初衷,建立起臨終關懷醫院。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博大的無私的愛和她們的巨大貢獻,呼籲人們重視女性價值。80年代女性文學中張潔的《方舟》揭示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個女人真難”。對女性來說,最突出的是家庭和事業的矛盾,“女人天職”和“為人主權”之間的矛盾,畢淑敏作品擺脫狹隘的女性意識,站在較客觀的立場,呼籲人們關注女性生存,關心女性尊嚴,重視女性價值。
(二)對兒童的關懷
畢淑敏作為一位成功的女性,在生活中扮演了多種角色包括妻子和母親,在她的許多作品中畢淑敏站在一個母親的位置上關注兒童教育,並結合自身經曆體驗從文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教育兒童的種種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