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結婚十年》看蘇青的女性意識(1 / 2)

從《結婚十年》看蘇青的女性意識

文學評論

作者:李慶

摘 要:蘇青的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用通俗白話的語言,自敘的方式講述了N城女子蘇懷青經曆的婚姻生活和人情冷暖,生動地展現了女性作為人的生命欲求,對女性異化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她認為女性的異化不僅是因為封建男權社會的壓迫,還有女性自身價值的失落。同時,蘇青也通過女主人公對現狀進行了思考,探索著女性覺醒與自救的可能性。

關鍵詞:蘇青;《結婚十年》;女性意識;覺醒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中國的女權運動是女性在五四之後受先進男性知識分子鼓舞之後開展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社會的批判上,加上剛開始創作女性題材作品的都是男性作家,並沒有對女性心理有更深入的描寫。30年代女性題材創作又落入了怪圈,為了迎合革命需要,作家筆下的女性人物紛紛被塑造成剛正不阿投身革命的女戰士。直到40年代,蘇青、張愛玲的出現代表了一種與社會主流、政治導向保持了一定距離的創作態度,在她們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什麼時事政治的影子,看起來似乎作者的圈子與思想都十分局限,但是這種局限,或者說“個人化”的視角卻為讀者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考兩性關係思考社會環境的特殊模式。張愛玲與蘇青將女性還原到世俗的狀態,還原到生活中瑣碎的柴米油鹽中去,以此來展現女性最最原始的屬性。同時,由於張蘇二人的人生經曆、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使得她們在創作上根基同一的同時,又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風格。這裏主要談蘇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從《結婚十年》和蘇青筆下的其他主人公形象我們可以發現,蘇青筆下的女性的愛情沒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它不是從某個崇高的信念中生發出來的,而是作為女性最原始的一部分存在著。就像《十年》中的懷青,對於自己和崇賢的十年婚姻,有恨有無奈,卻沒有將其否定過。蘇青筆下的女性形象是極具女性特征的,這種特征的描寫不會讓讀者覺得主人公是妖媚惹人厭的女子,也不會覺得是一心為了革命的女戰士,而是一個平實、本真、有著少女一般活潑純情心態的真正的女子。她在作品中凸顯著女性的性別天性,從有意識的女性視角中生發出了女性獨特的思維和敘事方式,體現出了對女性的人性關懷。

在蘇青的眼中,社會解放不一定就是女性解放,隻有女性自身解放了,那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結婚十年》中,蘇青就重視了對女性自身的批判,從一個新的視角展現了女性在被社會、被男權異化的過程,也展現了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主人公懷青“不幸”生女,被周遭的閑言碎語壓得無法翻身,此時的她不是一個偉大的母親,而是像“做了錯事的人”,忍受著親戚對自己的冷言冷語,甚至自己的母親也好像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家說話竟也生分了許多。這便是封建社會重男輕女之風的最好印證,在他們眼裏,女性隻是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一個不痛不癢的物而已。然而,在懷青決心改變自己去小學當教員時,又有閑話傳出來,“聽說學校校長長得很漂亮呢”,這也是對女性的歧視,在大眾眼裏,同異性工作往來就是不守婦道,就是被批判的對象。作為懷青的丈夫,周崇賢雖然上了大學,思想裏卻仍然是守舊的男權思想。他不喜歡懷青看書,他覺得女人就應該對男人撒嬌。當他知道懷青寫作投稿時,他明確表示了反對。他反對懷青同文字接觸,但是他又不願意娶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他認為“女人讀書原也不是件壞事情,隻是不該一味想寫文章賺錢來與丈夫爭長短啊”。除此之外,他還不許懷青傾聽別的男人高談闊論國際政治格局、民生問題等。女性在封建家庭、封建男權的壓迫下舉步維艱,這裏也體現了女性價值的失落,“新思想是有的”,但是現實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往往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追求,以自己的犧牲來維護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