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濠詩話》簡論(1 / 2)

《南濠詩話》簡論

文學評論

作者:向丹

摘 要:都穆,明代著名金石學家、藏書家,字玄敬,一作元敬,時人稱南濠先生。主要著作有《南濠詩話》,《南濠詩話》僅有一卷,篇幅雖小,但其中關於詩學的品評,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南濠詩話;忠厚;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明中期重要學者都穆字玄敬,亦作元敬,江蘇吳縣人,居南壕裏,郡人稱其為南濠先生,與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為吳中名士,其著述頗豐,以學行稱於吳下。他所著《南濠詩話》一卷,雖然篇幅不大,但對當時詩學觀點的品評,對詩學領域一些重要命題的探討,在當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南濠詩話》全書分為都南濠先生序、南濠居士詩話序、正文、題詞、跋幾個部分。正文多記載古今詩人遺作軼事以及對詩歌的品鑒,在《南濠詩話》中,都穆對詩歌的創作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麵的見解:

一、“予謂詩貴忠厚,王婦之事,烈烈如此,可謂難矣。而二詩皆有貶辭,所謂‘於無過中求有過’,豈忠厚之道哉?”詩貴清新、含蓄、溫婉等很多人提倡,而主張詩貴“忠厚”則在都穆這獨見。在《南濠詩話》中,都穆兩次提到了“忠厚”:

“元微之《題劉阮山》詩雲:‘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後元遺山雲:‘死恨天台老劉阮,人間何戀卻歸來?’正祖此意。予頃見楊廉夫詩跡,亦有是作雲:‘兩婿願非薄幸郎,仙姬已識姓名香。問渠何時歸來早,白首糟糠不下堂。’較之二元,情致不及,而忠厚過之。”

此則寫楊維楨的詩雖不及元稹和元好問的情致,但勝在忠厚,何謂“忠厚”?元稹的“不知何事憶人間”和元好問的“人間何戀卻歸來?”兩句反問,不直明其意而意自顯,含蓄雋永。而楊鐵崖卻正好和二元相反,把二元未道出的“何憶”“何戀”明白說出:“白首糟糠不下堂”,戀的是堂下之妻。自是不及二元的委婉含蓄,但比二元簡潔練達,少了元稹的“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這份鋪彩渲染,也少了元好問的“人間何戀卻歸來?”這份曲折回避,更加簡潔質樸,少了雕琢之氣,更多了一份單純,本心可嘉,這就是都穆所提倡的“忠厚”。

都穆的“忠厚”是讓詩者們以最真摯淳樸的感情來判斷所見所聞,從而讓詩歌呈現最基本的道德取向,不要摻雜太多的教化與功利。

二、“昔人謂‘詩盛於唐,壞於宋’,近亦有謂元詩過宋詩者,陋哉見也”。由於時代風氣、個人喜好和詩學主張的不同,在中國詩學評論史上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長期爭論。歐陽修在《梅聖俞墓誌銘》裏說:“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而不喜唐詩之“僻固而狹隘”,已帶有尊宋貶唐的傾向。南宋的張戒發難蘇、黃及江西詩派,其《歲寒堂詩話》則以唐詩為學習的楷模。繼之永嘉四靈和江湖派以晚唐為宗,與江西派對峙;而江西派則以方回為領袖,回擊兩派的攻擊。前者以晚唐一葉障目,不見全唐詩歌這座泰山;後者自比盛唐,仿佛沐猴而冠。雙方各自都有致命的弱點,而兩派的論爭也形成了南宋唐宋詩之爭的高潮。其後嚴羽本著“斷千百年公案”的出發點,自謂“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當明目張膽而言,使其詞說沉著痛快,深切著明,顯然易見”,以盛唐為法,“說江西詩病”。因此,明代絕大多數的詩人皆是宗唐論者。而都穆對於祧宋宗唐是反感的,因此辯駁“詩盛於唐,壞於宋”之不當,並列舉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範成大、陸遊這些宋代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代表著宋詩的特征,都給予“真無愧色”的稱譽。都穆不盲目追隨他人之聲,為宋詩伸張鳴不平,實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