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時期女性在文學方麵的隱形
文學評論
作者:李娜
摘 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中世時期女性在文學方麵的隱形的兩種表現,即在作品中的隱形以及作為創作者的隱形,並總結了發生隱形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最後列舉了隱形中的代表作家及作品,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學沒有結出豐碩的果實,但是隱形並不等於消失,為下一次的女性文學高潮期的到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世;女性;文學;隱形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中世在日本曆史上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期。在這個時期,貴族階層沒落、武士階級興起、庶民社會生長。武士階層所建立的新的秩序,逐漸滲透到政治經濟等社會的各個層麵,這個時期是封建製社會得以確立的時期。在《源氏物語》之後,日本文學中女性的命運仍在下跌。由於女性開始變得無足輕重,低微卑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文學這一領域中出現了一種極端現象:女性的隱形。
一、隱形的兩種表現
1.女性在作品中的隱形
在武士大顯威風的時期裏,文學的風貌也為之一變,披甲上陣的勇士占領了文學的天地。在這一時期所創作的“軍記物語”中,女性常常隻是被偶爾提及,或隻是充當戰前戰後聊慰武士情腸的對象,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以作為緊張的武士生活的一種點綴。
2.女性作為創作者的隱形
不僅作為被描寫對象的地位處於下跌狀況,作為創作者的女性也從文學這一領域逐漸銷聲匿跡了。日本中世紀的女性,與平安朝的女性相比在文學創作方麵明顯遜色多了。平安朝的女性可以通過創作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如《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等等。而在武士淫威控製下的中世紀,置身於武家社會的女性,連這種創作活力也漸漸失去了,大都成了無言溫順的男性之奴,她們很少有文學作品問世。略可一提的隻是鐮倉時代的第一位有名的才女——《十六夜日記》的作者阿佛尼。她是遠在700年前,在向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轉變的過渡期,敢於表現自我,獨立自主度過了一生的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
二、隱形的根本原因——地位的轉變
日本女性在古代社會中地位並不低,從漫長的母係社會到奈良時期十代八帝的統治,再至平安時期女性文學的輝煌,女性是受到尊崇的。可是從平安後期尤其是鐮倉時代以後,女性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逆轉。日本的女性地位主要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轉變,一直到近代,女性幾乎從屬於男性,成為男性的附庸。[1]
1.日本社會的變化
平安時代後期,平氏取代貴族獲得政權,武士開始登上曆史舞台。隨著鐮倉幕府的建立,武家進一步強調女子的順從和貞操的道德教化,男尊女卑的觀念逐漸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2]男性在政治、經濟,也就是生產和創造財富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就使得女性越來越處於劣勢,地位大不如前。室町、戰國時代,以家業為核心,家長製統治的“家”製度逐漸形成,女性的地位逐漸淪落,昔日的輝煌也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