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勞倫斯短篇小說《潛水鳥》的象征意義解讀(1 / 2)

勞倫斯短篇小說《潛水鳥》的象征意義解讀

文學評論

作者:劉永傑

摘 要:《潛水鳥》是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勞倫斯的著名短篇小說。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但寓意深遠,一大藝術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這也正是解讀這一短篇小說的關鍵。本文著重探討潛水鳥和主人公的環境的象征意義,以期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品揭示的邊緣生存這一主題。

關鍵詞:瑪格麗特·勞倫斯;《潛水鳥》;象征

作者簡介:劉永傑(1988-),男,北京人,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係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1. 引言

瑪格麗特·勞倫斯(Margaret Laurence)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勞倫斯早年曾在非洲生活過一段時間,她深刻地體會到生活在殖民地、受殖民主義壓迫的社會底層群體所處的悲慘境地。早期的這段經曆與勞倫斯作品中對於處在社會和文化邊緣的弱勢群體的關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其代表作《潛水鳥》(“The Loons”)從一位白人女孩瓦妮莎(Vanessa)的視角,描寫了一位名叫皮格特·坦納瑞(Piquette Tonnerre)的梅蒂族(Métis)姑娘在以白人文化為主流文化的社會邊緣苦苦掙紮,最終不僅沒能融入主流文化,還在一場大火中喪命的悲慘命運。

短篇小說《潛水鳥》的一大藝術特色是文中象征手法的運用。象征(symbol)是指借用某種具體形象或事物來表現某些抽象意義。“潛水鳥”這一意象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與文中對主要人物的描寫遙相呼應。作者借潛水鳥的消亡預示自然的破壞和土著居民不可避免的悲慘命運,同時也體現了小說的創作目的,即“民族、種族、地區、性別和世代之間的差異必須得到尊重”(朱永濤 235)。本文著重探討潛水鳥和環境的象征意義,以期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品揭示的邊緣生存這一主題。

2. 潛水鳥的象征意義

小說以主人公皮格特·坦納瑞的命運為主線,以潛水鳥的歸宿為副線,主線和副線相互呼應,預示著小說主人公及其代表的印第安土著居民的命運。潛水鳥是北美洲特有的一種鳥,是自然的象征。作者將潛水鳥用作北美印第安土著居民的象征符號,通過描述潛水鳥的哀鳴、晝伏夜出和消失,從側麵展現了北美印第安人的處境。

潛水鳥的哀鳴似乎表達了它們內心的哀傷和輕蔑,暗示著它們因失去家園的悲痛,對工業和旅遊業發展的控訴,以及對那些無情侵占它們家園的“入侵者”的譴責和蔑視。潛水鳥表現出對入侵者的明顯奚落,這正是北美印第安人對白人的鄙視。潛水鳥的鳴叫聲象征著弱勢群體——以皮格特為代表的印第安土著居民——在白人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對主流社會文化無力的反抗,鳴聲“悲涼淒厲,任何人都無法形容,任何人聽後都難以忘懷”(Laurence 925)。

潛水鳥的棲息地被人類占據,隻能遷往森林的深處,它們懼怕人類,不敢在白天出現(繩立平 85),隻有在夜間鳴叫、覓食和活動,它們“像幽靈般地從岸邊的窩巢中騰起,飛往平靜幽暗的湖麵上”(Laurence 925)。潛水鳥的這一晝伏夜出的行為從側麵展現出以皮格特為代表的土著居民對白人采取的逃避、冷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