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消費語境下《嘉莉妹妹》的男性焦慮(1 / 2)

淺析消費語境下《嘉莉妹妹》的男性焦慮

文學評論

作者:王敏

摘 要:《嘉莉妹妹》真實反映了當時美國興起的消費熱及其帶來的人們意識形態的轉變。而國內學者鮮有論及赫斯渥的消費意識及男性焦慮。因而結合讓·鮑德裏亞的消費理論和弗洛伊德的焦慮理論來探析赫斯渥的消費意識及其焦慮來源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消費意識;男性焦慮;赫斯渥;《嘉莉妹妹》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1

一. 引言

美國作家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中的美國正處在由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變的過渡時期。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消費主義思想開始成為美國各個社會階層的主流思潮。德萊塞詳細描述了消費主義的具體表現和影響,文中的男主角赫斯渥就是深受消費主義影響的典型公民。采用消費主義來分析《嘉莉妹妹》的學者中有單用消費主義的,也有結合其他理論的。筆者對《嘉莉妹妹》的劉譯本進行深入閱讀之後,發現男性焦慮貫穿全文,男主角赫斯渥更是深刻展現出了其焦慮,然而至今無人對此進行研究,因而本文嚐試采用弗洛伊德男性焦慮理論和消費主義理論對其進行研究。

二. 赫斯渥的消費意識和焦慮

法國學者讓·鮑德裏亞把消費分為物的消費和符號消費兩方麵。物的消費即人對有價值的商品的消費;符號消費即把購買和消費商品當作顯示財富、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符號看待。下麵就從這兩方麵來探析赫斯渥的消費意識。

(一) 物的消費

赫斯渥的三次拜訪便成功擄獲嘉莉的芳心。她很敏銳地注意了赫斯渥的穿衣打扮,“赫斯渥腳上穿了一雙黑皮鞋,是用柔軟的小牛皮做的,擦得微微發亮……嘉莉感到,考究的衣服還是配軟皮鞋好……”(劉坤尊,1995: 101)。赫斯渥這種上等中產階級的溫文爾雅的外表打扮對嘉莉來說極具說服力。打完牌之後,赫斯渥帶領杜洛埃和她去看傑佛遜的演出,劇場裏的環境,包廂裏的裝飾以及赫斯渥的風度,這一切像催眠術一樣把她給迷住了。

(二) 符號消費

在日常生活中,服裝具有基本需要的特征,但在特定的文化中服裝卻最具符號象征意義。人生活在文化符號中,吃飯穿衣是一種文化宣言或社會符號性暗示,它隱含了一種身份認同(魏紅珊,2005:87)。符號消費指向的是消費者的身份、地位和品位的體現。於是“消費是在具有某種程度連貫性的話語中所呈現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實總體性。因此,消費是一種係統化的符號操作行為”(羅剛,2003:39)。在赫斯渥心裏,“物”已成為象征性的符號。這在劉譯本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是一個非常盡職的雇員……他的幾個老板是信任他的……他的風度、機智和華美的外表,賦予他的餐廳以一種最理想的氣派”(劉坤尊,1995:130)。此外,“他的妻子認為他去看戲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的地位要求他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劉坤尊,199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