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語用視角看南寧市形象宣傳
語言研究
作者:李冰
注:本文為廣西大學李冰老師主持的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南寧市形象宣傳話語的文化語用研究”成果。
摘 要:良好的城市形象宣傳語對展現城市形象,推廣城市個性文化和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宣傳語的得體設計有助於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和獨特魅力。本文從各媒體中收集了南寧市形象宣傳話語,從社會語用學的角度探討這些話語的語用特點和文化價值,並給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城市形象;宣傳語;社會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2
一.宣傳語的社會語用功能
社會語用學認為個體的語言使用可能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包括積極的影響,也包括消極的影響。語言使用個體總是社會的一員,他的言行勢必受到社會規約的製約,比如正確性或得體性的製約。
城市形象宣傳語是城市形象的反映,是一個城市的總體定位,包含了該城市的曆史底蘊、經濟特色、文化精髓、未來方向,是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體現。好的城市形象宣傳語能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不僅能提高市民的認同感,提升城市自身形象,還能呼籲人們采取行動,實現宣傳語所期望的價值。
事實上,社會語用確實能給行為主體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具有顯著的經濟功能。經濟主體如果注意和懂得對自身恰當的宣傳和“包裝”,使自己能為人們關注,從而脫穎而出。在這方麵,廣告、宣傳等社會語用方式可以發揮良好的功能。通過城市形象宣傳用語的發布和宣傳,對外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內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提高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二.南寧市形象宣傳語概述
南寧是廣西的首府,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重要樞紐城市,它處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位置。近十幾年來,尤其是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這裏開幕後,南寧對於自身的形象定位也發生著一係列的變化。
南寧市的前身是“邕州”,所以至今仍有“邕城”的別稱。其次,最為市民熟悉的名稱就是“綠城”,這也是讓很多老百姓驕傲的稱呼,因為這裏常年都是蔥蔥綠綠的樹木,給人的感覺就是四季常青。南寧的另一個美譽就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借助1999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大地飛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南寧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這個地方,畢竟這裏是廣西——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又一個曆史性的機遇就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地落戶南寧,這讓南寧可以借此機會提升自己的國際名聲,“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把南寧帶向國際都市化的一個城市定位。歸納起來,南寧城市形象宣傳語主要有如下這些:“綠城”;“綠都”;“中國綠城”;“廣西,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南寧,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邕城”;“五象城”;“水城”等等。
(一) 南寧城市形象宣傳語的社會語用含義
話語和語境的關聯通常從預設中獲得。宣傳語要用較簡短的詞句讓受眾在較短時間內記住並且做出心理上的反應,使讀到的、看到的和已有知識產生關聯,這往往要借助於社會語境。比如把南寧稱為“邕城”,說話者預設了受眾已知南寧與古時“邕州”的聯係,並且南寧濱臨邕江,以此而得名。而“綠城”或“綠都”則是新聞媒體和城市宣傳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名稱。這個名稱讓人腦海裏浮現一幅幅綠葉婆娑,滿目青翠的南國風光的畫麵。從“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到2007年的人居領域的最高榮譽——“聯合國人居獎”,這一係列榮譽,彰顯著南寧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綠,成為南寧的靚麗的城市名片。
“南寧,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這個宣傳語很美,很有詩意,受眾會聯想到廣西是盛產山歌的地方,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由此唱紅大江南北。南寧也由於它一年一度的“國際民歌藝術節”打響了國際化的牌子,“大地飛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節慶名牌。而繼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成功舉辦之後,南寧又多了一個城市名片——“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當人們一看到中國-東盟博覽會,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南寧。
(二)南寧市形象宣傳語的語用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