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意見”,“分歧”(conflict/divergence)
∵ 表“因為”(because/because of/due to)
∴ 表“所以”(so. therefore)
=>; 表“結論是”(in conclusion)
1.2 標點符號
:表示各種各樣“說”或“想”的動詞,如speak, say, maintain, claim, think, consider, show等
?表“問題”,“發問”“疑慮”(question,ask,doubt)
_ 表“強調或語氣的加強“,如“很生氣”可表達為“angry”
° 表示“人”, 但一般不單獨使用,往往放在右上角,如:“代表們“可寫成“代°”。
1.3 字母或縮略語
V:可表示“勝利”,“完成”,“實現”“達成”等。如“做出決定”可表示為“V決”;
d/m/y:分別表示“日”,“月”,“年”;
W/O:表示“沒有“即without
f.m:外交部長(foreign minister)
Co:公司(company)
APEC: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 筆記的筆記本內容已經表達出來。但是,單純的記錄這些符號、文字,而沒有內在的邏輯關係則會妨礙口譯的順利進行。所以,在筆記中體現邏輯關係結構則至關重要。
試比較下列兩種記錄方法:
A. he $°
B. Tho. he $°/
b
( “ ”表示不開心,難過,“tho”表示盡管,“b”表示但是,兩者屬於轉折路標符。而“/”稱為斜線或slash,用來區分不同的語意群)
第二種記錄方法的邏輯關係顯而易見,在口譯時,無需多加考慮便可輕鬆解讀出其轉折關係:“盡管它很富有,但是他並不開心。”
筆記中邏輯結構層次一般由諸如上文表邏輯關係的路標詞或符號來體現。常見的邏輯結構大體可分為六大類:1)表因果;2)表轉折;3)表讓步;4)標價注射和條件;5)表時間;6)表目的
3. 口譯筆記需要起到提示和激活短期記憶的輔助作用,主要記錄關鍵詞及其邏輯關係,因此口譯筆記具有特殊的格式,主要由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整體上縱向記錄,從格式上,為了方便口譯員看筆記,通常采用從上至下的縱向記錄,以便視線的快速移動。
第二,詞與詞的體現關係。筆記中的關鍵詞以及意群之間不是孤立的,必須要體現出各個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這種關係在筆記中主要采用箭頭和位移來體現。
第三,句與句分清層次。句與句之間或者意群與一群之間的界限也需要通過唯一在筆記中體現出來,每個意群應從筆記的左端開始,這樣能較好分型層次,理順結構。此外,譯完一段後在筆記上應該畫一橫線進行標記,證明此段已結束。
請看以下例子:
我們討論的問題包括經貿問題、人權問題、反恐怖主義、敘利亞問題和朝鮮核問題。
筆記如下:
W/討/?/( )
tr
hr
Syria
DPRK核
We discussed the questions such as the economy and trade, human rights, counter-terrorism, Syria, and North Korean issue.
② ( )表示“包括,包含”。
②hr: human rights
這裏是口譯中常用到的借用原則,上麵提到的,可以再後麵借用。
③DPRK 的全稱是“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即朝鮮。
4. 筆記法的四大原則
⑴分心原則:這是一種腦力分配原則,即三分記七分聽,一心多用。
⑵借用原則:前麵出現過的要點,後麵可用箭頭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