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外來詞在漢語中的發展和作用
語言研究
作者:閆欣
摘 要:外來詞是也稱作借詞或外來語,是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詞彙、短語或特殊表達。隨著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漢語中的外來詞也不斷地更新和豐富。本文從外語研究者的角度,對漢語中外來詞的概念分類和形成過程進行分析,並對其在漢語發展過程中的影響作用作以探究。
關鍵詞:漢語;外來詞;發展;形成過程;作用
作者簡介:閆欣(1989-),男,碩士,助教,西安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2
一、引言
語言作為社會交際工具,隨著社會的產生而出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豐富。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事物新觀念的誕生與傳播,國與國之間的頻繁交流,都促進著語言的革新和詞語的演變融合。外來詞由此便產生和傳播出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的外來詞,如果不仔細研究,就很難覺察它們的異域性。筆者在此從外來詞的概念分類、形成過程和重要影響等方麵,作一討論和探究。
二、 外來詞的概念和分類
著名語言學家薩皮爾曾說過:“語言同文化一樣很少是自給自足的,交際的需要使說一種語言的人和說臨近語言的或文化上占優勢的語言的人發生直接或間接接觸。”它們經常進行著跨語言文化式的詞語代碼轉換,從而生成民族化的外來詞。
“外來詞”這個詞有兩個意義,一個意義是專指“吸收外語詞的過程中產生的表達源自外語詞的意義的詞語”,在這個意義上,“外來詞”是專門術語;另一個意義則泛指外來的詞語。
外來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從譯借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音譯詞、意譯詞、音譯兼意譯(包括音譯雙關型、半音譯半意譯、音譯附加表意成分型)、字母外來詞(形譯詞,即一般所講的借形詞)等類別。音譯外來詞:比基尼(bikini)、高爾夫(golf)、巧克力(chocolate)、雪茄(cigar)、迪斯科(disco)、沙龍(salon)、摩登(modern)、坦克(tank)、阿司匹林(aspirin)、荷爾蒙(hormone)和蒙太奇(montage)等等;意譯詞:快餐、綠色食物、交誼舞、軟件、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和試管嬰兒等等;音譯兼意譯:分貝、迷你裙、空中巴蘋果派等等;字母外來詞:SOS,UFO,BBC,VOA,CNN,NBA,NPR,CEO,DNA,MTV,T型台,IP地址,IC卡和AA製等等。
從詞源角度進行分類外來詞可以分為英語詞源(咖啡、沙發、尼龍、巧克力、迪斯科);法語詞源(芭蕾舞、布爾喬亞、香檳、沙龍);俄語詞源(布爾什維克、蘇維埃、布拉吉、拖拉機、康拜因、杜馬);德語詞源(蓋世太保、納粹);日語詞源(經濟、社會、幹部、右翼、左翼、協會);蒙古詞源(胡同、戈壁、喇嘛、褡褳、庫倫、敖包、阿爾泰);藏語詞源(哈達、金珠瑪米、氆氌);維吾爾語詞源(亞克西、阿訇);朝鮮語詞源(金達萊、道拉基、阿媽尼);滿語詞源“薩其馬、烏拉草、妞、囉嗦”;梵語詞源“彌陀僧、補骨脂”等等。從語義上分類,可以分出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別。從時代來劃分,可以分為上古外來詞、中古外來詞、近代外來詞、現代外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