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戲曲節目的發展與變革(2 / 2)

其次,節目內容的設定方麵。普通民眾對戲曲理解上是有難度的,可以類比詩歌與白話文,相較於前者的通俗易懂,對後者則需要一定的文學基礎。戲曲藝術亦是如此。如何能讓觀眾喜愛和參與到節目中來,主要是由群眾的一些屬性所決定。首先,觀眾觀看電視節目,大多以放鬆心情為目的,由此,節目設定過於專業化、複雜化、嚴肅化或脫離生活實際太遠都不有利於節目被廣泛的接受和喜愛,這也是“大眾”娛樂節目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所以,就為達到廣泛的傳播戲曲文化的目的,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融入“流行”元素。

為此《叮咯嚨咚嗆》內容的安排上,並不是采取像類似《梨園春》節目一般由戲迷們比賽的形式,而是選定對戲曲表演可能知之甚少的,沒有相關學習經曆的明星們從零開始學,從最基礎的認識道具和手勢開始學習,明星在戲曲表演上的“小白”屬性也讓普通的民眾有了強烈的代入感,讓沒有戲曲基礎的觀眾觀看的時候沒有壓力,並且學習到了戲曲的知識。另一方麵,如若一味的隻看明星的表演,並不能完全的展示戲曲藝術的魅力,也未達到節目製作的目的。因此,節目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麵明星簡單的學習戲曲表演,另一方麵邀請戲曲界“泰鬥級”的大師來指導和演繹,展示了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保持了節目格調和水準。

在節目中,不僅看到戲曲藝術家們對戲曲藝術的傳承,更看到了他們對戲曲藝術發展的探索。在梅蘭芳大劇院進行的表演環節,可以看到,劇院的舞台並不是傳統的戲台,而是采用了現代的燈光、電子屏、甚至3D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在表演的最後,安排裘繼戎老師表演了一段結合當今流行舞蹈、戲劇等元素的京劇表演可謂立意高遠,點出我們的戲曲文化有傳承,更有發展與變革,而我們的電視工作者和表演藝術家都在為此不斷的努力。